案例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学习兴趣篇——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教师:韩梅</span></p> <p class="ql-block">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p><p class="ql-block"> 0-6岁是幼儿阅读的黄金阶段,6-12岁是幼儿阅读的白金阶段,12岁以上是幼儿阅读的青铜阶段。由此可见,针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牡丹江市幼教中心采用“一家一园”两个优质阅读环境的培养。“一家”指的是家庭,孩子的爸爸妈妈,亲子共读的培养。 “一园”指的是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之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一、创设环境、保障时间,“诱惑”孩子爱上阅读</b></p> <p class="ql-block"> 当我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后,便在班级创设了一个安静、温馨、明亮、有书香气息的阅读场所。阅读角的地板上毛茸茸的地垫、舒适的小沙发、靠垫、玩偶等等,都让孩子们喜欢至极,有意无意的走进阅读区。班级的活动室,随处可见、信手可触的就是书籍。如:班级拐角处、走廊都摆放上适合孩子的各种书籍,包括绘本类、科普类、经典童话类、故事类、互动类等。平时早入园、晚离园、班级日常自主活动时,都能看到师幼阅读的场景。班级还定期开展阅读分享、谈话活动和阅读推广小能手等活动,形成了幼儿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学会分享、善于交流的良好班风,使阅读始终伴随幼儿成长。同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科学幼小衔接的需要我还在班级组织开展了“幼儿绘本故事大王”、“每日新书内容播报”活动,并不断延伸故事大王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由开始的讲拓展为演、说、诵,内容从绘本故事拓展到古诗词、儿歌及合作表演。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孩子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阅读的喜悦、快乐和满足,进而自然的爱上阅读,为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打下了阅读的扎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二、善用教学、开展游戏,“引导”孩子深入阅读。</b></p> <p class="ql-block"> 我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中,根据不同故事情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p><p class="ql-block"><b>采取悬念吸引法</b>: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我常常只讲故事的开头,给孩子们留下悬念,吸引他们带着问题继续往下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p><p class="ql-block"><b>问题激发法:</b>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运用先提问后看书或边看边问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步步深入的理解图书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b>读后表演法:</b>在阅读延伸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故事中人物的道具,准备头饰或服饰。并引导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情境或故事表演,学说对话,在表演中加深了对阅读作品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讨论交流法:</b>在图书分享活动中,每次读一个故事或一本书,我都会组织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分享,不仅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情况,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表达、归纳整理及理解能力。</p> <p class="ql-block"> 大班的孩子对文字、符号极为敏感,他们常常在绘画中表达子的所思所想……我抓住他们的兴趣特点,调动他们参与班级建设,为班级各种物品做标签。如:值日生姓名、具体任务,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在户外自主游戏的搭建过程中,设计自己的搭建计划,搭建中,与伙伴共同创设游戏环境,创编游戏故事。搭建后,我带领孩子们观看在游戏现场拍摄的照片、视频,进行游戏故事绘画,梳理、分享、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从同伴间的讨论、分析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三、故事创编、自制图书,“带领”孩子展示阅读。</b></p> <p class="ql-block"> 经过前期的熏陶与引导,孩子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成果,我在班级开展了“亲子自制图书”活动。孩子们在体验与同伴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自制图书的成就中,更加珍爱书籍、喜欢阅读。活动初,我引导孩子们将自主游戏故事整理为自编故事,在对游戏故事的回顾后进行游戏故事的绘画。他们画出了自己的故事情节并做成小图书,争先恐后的讲自己的故事给大家听。为了完善图书内容,我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们根据孩子讲述的故事内容配上文字,第二天,配上文字的自制图书故事内容更加精彩纷呈,有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成长故事“战车探秘”“山外的风景”;有社会交往方面的“爱吃饼干的小老鼠”“小兔子开心玩耍”;还有科幻类的“大妖怪来了”等等。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幼儿与家长、教师、同伴都有积极的互动、协作。幼儿自主选题、创设画面的呈现方式,家长们认真倾听后为其配文字,整个制作过程不仅是亲子智慧的结晶,还流淌着交融的亲情,为亲子阅读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在孩子的兴趣中和家长的支持下,自制的图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班级的走廊墙面建立了“图书漂流廊”,投放了孩子们自制的图书,利用晨间活动、餐前活动、离园活动给孩子们分享和交流的时间,为孩子们提供了想说、敢说、愿意说的机会,将自己制作的故事与同伴、老师分享,不仅在思维方面变得主动,还会更加热爱阅读,在与同伴交流图书内容的时候也会更加主动、自信。</p> <p class="ql-block"> 在科学的幼小衔接中培养幼儿的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中他们的生活更充实,见识了更多有趣的人和事,感受到更多的真善美,拓宽了眼界和格局……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为幼儿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其终身发展奠基。</p> 案例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学习探究篇——《我与落叶的邂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教师:刘洋</b></p> <p class="ql-block">落叶缤纷的季节,</p><p class="ql-block">一片片落叶,</p><p class="ql-block">红艳艳、金灿灿,</p><p class="ql-block">像小鸟、似蝴蝶,</p><p class="ql-block">旋转、跳跃、飞舞着,</p><p class="ql-block">飘落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p><p class="ql-block">吸引着户外小朋友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他们自发地捡起落叶来</p><p class="ql-block">……</p> 探索落叶之谜 <p class="ql-block"> 大人眼中的满地落叶,在孩子的眼中却是他们寻宝的天堂。他们会发现一些奇特的叶子,有的叶片很大,有的形状很特别,有的颜色不一样…… 孩子们歪着小脑袋,仔细端详着或厚或薄的叶片,落叶里都藏着些什么秘密呢?</p> 问题一:树叶上为什么会出现黑点 <p class="ql-block">朵朵:“这片树叶好干啊!”</p><p class="ql-block">高兴:“你的那是坏的,我的是好的。”</p><p class="ql-block">轩轩:“我喜欢这种形状的叶子,可是上边怎么有这么多黑点点呀!”</p><p class="ql-block">嘉嘉:“会不会是小动物的卵?”</p><p class="ql-block">大宝:“你那叶子上的小黑点,和这片叶子上的一样,应该是生病了。”</p><p class="ql-block">小玖:“你看,这片叶子上有好多小洞洞。</p><p class="ql-block">嘉嘉:“毛毛虫最喜欢吃树叶,这些肯定是被毛毛虫咬过的。看来叶子上的小黑点,就是生病了。”</p><p class="ql-block">葡萄:“是的,我们家种的花的叶子上就有这种小黑点,我妈妈说这是感染细菌了。”</p> 教师现场查阅资料 <p class="ql-block"> 据植物学家的分析,植株的叶片上出现黑点,大部分都是因为感染了真菌。也就是说,叶片上长了黑斑就表示植株生病了,这种病又被称之为“炭疽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容易发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问题二:树叶为什么会掉落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金雨萌:“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p><p class="ql-block">佳乐:“因为变老了、枯萎了。”</p><p class="ql-block">朵朵:“因为天气变冷了,树叶变黄了,风一刮就落下来了。”</p><p class="ql-block">苏泓铭:“树的叶子和我们人类一样,会变老、会死去。”</p><p class="ql-block">子涵:“秋天了,树叶落下来了,但大树的树干不会死。”</p><p class="ql-block">教师:“对,那为什么会这样呢?”</p><p class="ql-block">嘟嘟:“老师,是不是树叶在保护大树妈妈呀?”</p><p class="ql-block">教师:大树落叶是因为接收到秋天的信号,开始储蓄过冬所需的养分,树木唯有脱尽全身的树叶,减少水分蒸发,才能安全过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问题三:同品种的树,为什么落叶有早有晚?</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玖:“我发现,同样的树,种在幼儿园滑梯那边的,叶子落得少,而种在园子里的落得多,这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为什么种在不一样位置的树,叶子落得不一样呢?”</p><p class="ql-block">晓江:“滑梯边能晒太阳,园子里的树被我们的楼挡住了。”</p><p class="ql-block">然然:“是不是风不一样大。”</p><p class="ql-block">教师:同品种的树木,落叶时间确实会有先后。这同树木的生长环境、日照强度、风力及树的“体质”等有关。如生长在干旱水少环境中的树木,其落叶时间会比水分充足地方的更早一些;生长地日照强烈的树木,其落叶时间比日照较少地方的更早一些;生长在大风环境中的树木,其落叶时间比生长在微风环境中的更早一些;“体质”强健的树木相较于衰弱的树木,其落叶时间要晚些。</p> 分类落叶之别 <p class="ql-block"> 捡了落叶的孩子们,一回到班级就开始边讨论边认真的分起类来。</p><p class="ql-block">教师: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树叶的呢?</p><p class="ql-block">丛安一:我是按颜色</p><p class="ql-block">姚佳馨:我是按种类</p><p class="ql-block">苏泓铭:我是按大小</p><p class="ql-block">高子添:我是按品相</p> 观察落叶之美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将落叶拿到教室后,迫不及待的拿起来放大镜,观察落叶的微观之美!</p> 创意落叶之美 <p class="ql-block"> 小朋友们将捡回来的落叶分类整理,创作了不同的拓印画和落叶画。</p> <p class="ql-block"> 解析: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秋天的大自然中到处有让孩子悠游其中、快乐探索、主动学习的素材。当孩子们提出有关树叶的若干问题时,他们的探究欲望已经被点燃,在对树叶的观察、分类、创作中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体验,从而发展了孩子们细致的观察能力、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宝贵的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这样的学习活动有效的帮助幼儿做幼小衔接中的学习品质准备,为其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做好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幼儿终身学习品质的建立奠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