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九子岩景区

苏南

<h1>  九华山分为山下、山上和后山三部分,后山就是九子岩景区。这也是青阳战友向我们推荐的一个景点,一般去九华山旅游的游客很少会去。</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视 频《九子岩景区》</b></p> <h1> 九子岩风景区集自然风景和佛教文化于一体,是整个九华山的灵魂,也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发源地、发祥地。九子岩其雄可敌黄山、其险可比华山、其秀可望黄山,主峰天华峰海拔1084米,是大自然在九华山的代表作,可谓登其峰,九华无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九华山歌》第一句"奇峰一见惊魂魄"写尽了天华峰的一切。</h1> <h1>  远在唐代金乔觉遍游中国名山大川,最后卓锡九子岩,参修佛学,终成正果,至今尚留有"金地藏第一修行处"。随后,九子岩华严禅寺成为九华山历代高僧大德修行参禅的场所。</h1> <h1>  800多年宋代谛听塔 谛听塔的塔体为仿唐式方形石塔,高七级9米,塔身花岗岩砌成。这座石塔的里面,供奉着一尊似犬的雕像,这就是传说地藏王的坐骑——谛听。谛听、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叫青龙独角兽,能知方圆五百里的事。金牙塔地藏渡海来唐时,谛听是一路保驾护航。后人为了纪念谛听的卓越功绩,建一座谛听塔来供奉它,谛听塔与肉身塔称为九华二塔,极具影响力。在九子岩盆地的竹林里,有一座圆形的石塔叫喇嘛塔。是九华山地区现存数目极少的元代喇嘛塔。此塔高约3.4米,花岗岩结构,上下浑圆,外形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石塔。它是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历史最长,而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喇嘛塔。喇嘛塔在九华山的存在,印证了汉藏佛教同参共修的历史。</h1> <h1>  九子寺原名广化院,又名华严禅寺,始建于唐,明代重建,清咸丰年间毁于战乱,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主持僧悟恒重建寮房十余间,1987年重修保存至今。正中大殿,供奉着释迦牟尼,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侍奉左右,门前左侧壁上嵌有明代碑刻,记述寺庙重建经过。右侧的偏殿供奉着地藏菩萨。九子岩是金乔觉卓锡九华第一修行处。九华山作为地藏道场的缘源就在于此。</h1> <h1>  清末,华严禅寺受御封,创办了中国第一座高等学府"华严大学"又名"广化院"(即广教众生的意思),目前尚分广化院上、下两院。建园后,华严禅寺及景区内的双溪寺更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骄傲,孕育了九华山最著名的两位高僧大德--九华山已故方丈仁德大和尚及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尊肉身菩萨"大兴菩萨"。</h1> <h1>  九子岩景区处在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之间,共有高等植物1460种,除苔藓植物外,有165科,663属,现有珍稀树种、观赏药用植物上百种,有名木古树100多株。</h1> <h1>  春秋季气候温暖,花开遍野,万物复苏,是游人踏青的好季节;夏季气候凉爽,环境优雅,可供游人休闲度假,也是适宜青年人登山、越野、森林探险的好时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著名小说家金庸题名牛桥水库为“将军湖”</h1> <h1>  水库所在地的将军村的中心、周鲍、河东、河西四个村民组,移居到朱备镇各村。  在水库西边的阳山、苏家宕,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部将常遇春曾在此驻军,并与陈友谅部下赵普胜激战于九华一带的山谷中,歼灭其部队数万人,立下了赫赫战功。</h1> <h1>  白云悠悠间,九华后山诸峰倒映其中,湖光与山色相映,形成了境内一道独特的自然风貌,将军湖更成了青阳县的一大旅游景点。</h1> <h1>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在山下中心队修建了一座将军庙,据《青阳县志》记载:“庙的创建年代无考,其规模颇为壮观,翘檐飞角,高有丈余,宽长各1丈2尺左右,庙前院落宽敞,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