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河北东北部(承德)

戈壁老兵

<p class="ql-block">9月27日早晨,氤氲的雾气渐渐飘散去,久违的太阳慢慢升起来,和煦的阳光和洁净的空气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早餐后,我们离开御道口,赶往本次旅行的第三站——承徳。大巴车在国道上奔跑,车窗外的山峦、河流、草原、树林、农田,还有那些山间河畔的小村落都极速的迎面向我扑来,又瞬间的向后掠去,这流动的景色,就这么一路不断交替着,始终陪伴着我们向着承徳方向一路向南而去。</p><p class="ql-block">下面八张照片是在车上抓拍的。</p> <p class="ql-block">远处森林郁郁葱葱,近处玉米丰收再望。</p> <p class="ql-block">9月下旬,已进入中秋之后,还有绽放的油菜花,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是太惊喜了。</p>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拍摄于高速公路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中午12点多,我们来到避暑山庄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讲解员的带领下步入景区,讲解员边走边说,承德市1998年底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紫塞明珠”之称。承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世音(普宁寺);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万里长城精萃——金山岭长城;被称世界一绝的石柱——磬锤峰;天下第一奇松——九龙松等等。承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1300多处,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尤以清代皇家园林和全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寺庙群而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丽正门入口处。</p><p class="ql-block">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宫殿区的首道门。丽正,取自《易经》:“日月丽于天”,意思为光明正大的门。因我国的封建皇帝恍都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故名其正门为丽正门。在我国历史上,南宋、元、清三代建了三座丽正门。清帝乾隆将避暑山庄兼正宫的正门命名为丽正门,表明这里是同皇城一样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丽正门前正中央门洞上方,镶有乾隆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石质匾额,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象征。中门北面的门额上刻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九年写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岩城埤霓固金汤,詄荡门开向午阳。</p><p class="ql-block">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p><p class="ql-block">丽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它是一座重台城门,有三个长方形拱门入口,重台上建有城阁三间。门前列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迎面建有30米长的红照壁。布局规格严整,风格质朴秀丽,为避暑山庄的乾隆三十六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俗称承德离宫,原名热河行宫,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后完工,历时八十七年,建楼、台、殿、阁、轩、斋、亭、榭、庙、塔、廊、桥一百二十余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占地面积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其规模宏大,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相当于北海公园的八倍,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与北京颐和园、 苏州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p><p class="ql-block">承德避暑山庄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其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星罗于山庄各个角落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p> <p class="ql-block">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占地10.2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东宫(已毁)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组成。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宫殿区是清帝理朝听政、举行大典和寝居之所。建筑风格朴素淡雅,但不失帝王宫殿的庄严。正宫现辟为博物馆,陈列清代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正宫区藏有珍贵文物2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门叫“阅射门”,里面是皇帝观看皇子皇孙射箭比赛的地方。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此匾精美绝伦,分外醒目。仔细看能发现,这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了一横,为什么呢?讲解员解释道: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用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的美学才这样写的。</p> <p class="ql-block">云山胜地,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之后,是康熙三十六景第八景。</p> <p class="ql-block">山峦区的树林,其下面就是承德市区。</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峦区树林的观景台上,远处的山岭依稀可见,听讲解员说,对面那竖起的石柱是磬锤峰,号称世界一绝,俗称“棒槌山”。</p> <p class="ql-block">蜿蜒起伏的山庄城墙</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极目俯瞰整个承德市区,远处的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棒槌山等景区,近处的错落有致的各类建筑,尽收眼底,让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风泉满清听,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六景。</p> <p class="ql-block">松林</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领队任娜女士</p> <p class="ql-block">晴碧亭 ,晴碧亭是一座重檐攒尖顶八角亭,建于康熙年间,坐落于万壑松风冈下。“晴碧”二字来自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句诗中各取一字,得名“晴碧亭”。亭内远眺,其景观正应了两句诗中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湖泊区</p> <p class="ql-block">东宫遗址</p> <p class="ql-block">德汇门,德汇门建于乾隆十九年,规制与丽正门完全相同,只是门前没有照壁、石狮和下马碑。门内即为东宫,德汇门既是山庄的大门又是东宫的宫门。东宫在乾隆年间,被称作卷阿胜境,是由德汇门、门殿、前殿、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七进建筑组成的。民国时,这里改做热河省政府,德汇门上曾挂有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天下为公”。日军占领热河时,将这里改做关东军热河司令部。德汇门有着如此曲折的经历,在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德汇门现为游人出口处。</p> <p class="ql-block">热河西岸。据说热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热河东岸</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多告别避暑山庄景区后,途经承德火车站,前往承德市中医医院做核酸检测,随后前往承徳魁星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来到魁星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魁星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承德魁星楼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创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海忠为祈求他所管辖的地方文化昌盛,兴建了这一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魁星神能保佑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获得成功。20世纪之前,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类建筑。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最大的供奉魁星的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办大型道场和庙会,前来朝拜的人很多。 现在承德魁星楼建筑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楼、廊、殿、阁、苑,呈现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楼修建在山顶上,气势宏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处有碑廊,保存着大量古代碑刻以及木雕情景画等艺术品;再下面是荣仕和乐真两座大殿,供奉这一系列道教神仙;最下面的门殿还有大型道教护法神张天师等系列壁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建在半壁山顶上的魁星楼,从这里可以临风远眺,一览承德全貌。</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旅游群,部分文字来自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致谢!</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