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述一线抗疫战斗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默默奉献的人,总是把初心使命放在心底最敞亮的位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抗疫感言</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div> 【依恋】<div> 一次,辖区封控楼宇内,一位中年妇女晕倒在家中的卫生间,这时已临近中午一点,刚从封控点采完核酸回到中心的朱洪涛,二话不说立即拿上血压计、血糖仪及防护物资,赶到封控楼前,迅速穿上防护服进入封控楼栋患者家中进行救治。<br> 还有一次,因为被封控的住户中有一个七岁左右患有孤独症的孩子,需要每天晚上八点左右注射药物,但因为疫情原因,妈妈被封控在外,爸爸不会操作,前后浪费了三支药,每支药价格昂贵,便电话求助社区医务人员,忙碌了一天的朱洪涛得知后,不顾一天的疲劳,带上所需医疗物品来到患者家中,为患儿注射药物,同时,耐心地教会孩子爸爸如何抽药及注射,直到他学会为止。孩子坚持要和她合影,并送她到门口。孩子恋恋不舍的眼神,仿佛对母亲的依恋,让人不忍久视,匆匆道别已是夜里十点多了。<br></div> <font color="#b06fbb"> 朱洪涛,鲁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以身作则,践行党员先锋本色,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危放在首位,护在身后。</font> 【挑战】<div> 疫情肆虐,困难重重,她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始终冲锋在前。<br> 年迈的母亲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住进医院,她将母亲交给大姐,没时间多看一眼,就匆忙返回抗疫的战场。作为女儿不能在母亲病床前尽孝,内心久久不能释怀。但疫情当前,她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疫情防控中。<br> 近4万人封控小区的核算采集任务,且多数为老旧小区,没有电梯,看着仅有的11名工作人员,她什么也没说,将步梯任务点留给自己,电梯任务点分给其他人。开始的时候爬几层楼就气喘如牛,坐在地上就起不来,但她咬牙坚持,4天后就可以爬到顶层不再气喘。在她的带领下,全站工作人员每天完成3000多人的核酸采集量,最多时一天达到5000多人。她主动承担起了密接、次密接人员的核酸采集任务,把安全留给他人,把风险留给自己。<br> 随着疫情的发展,每天增加几十个封控点,速度快得吓人,加上原有的点位,大家每天完成采集任务要到凌晨5点多,回到站上休息2个多小时,便要爬起来继续奋战,白天黑夜连轴转。一天,她感觉腿很不舒服,酸胀难忍,卷起裤腿一看,两条小腿已经肿得发亮,工作摆在眼前,热水泡泡脚就又投入到战斗中……<br></div> <font color="#b06fbb"> 杨丽娟,56岁,颐和城府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以一名党员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font> 【诠释】<br> 抗疫战斗迫在眉睫,防控形势步步紧逼。做为站长,她第一时间决定,为了保证工作人员非战斗性减员,全站人员吃住在单位。时间紧,任务重,要保证任务按时完成,落实防控各项要求,还有三十多人的生活问题要解决,谈何容易。她想尽办法,物资保障、院感管理、生活保障一一到位。封控点天天在增加,全站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八点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劳动强度非常大。为了鼓励大家,她带头以身作则,每天起的比别人早,睡的比别人晚,合理安排各项事务。人手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她动员自己的丈夫担当志愿者,负责站内卫生保洁、物资搬运,脏活累活都交给他。<br> 新入职的同志常常惊奇的感叹,说站长脑子里就像有一张辖区地图。为了高效做好封控点核酸采集及健康检测工作,她白天工作,晚上绘制第二天工作流程图。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防止站内感染,多次组织穿脱防护服及院感知识培训。嗓子哑了几乎出不了声,就一边输液一边工作。老妈身体不舒服,离家就几百米远也顾不上回去看看。<br> 直至现在,她依然一如既往的带领全站工作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一个普通的基层卫生站站长,时刻践行着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医者仁心”。<br> <font color="#b06fbb"> 尹玲, 紫馨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医者的伟大,不是空喊口号,咱要对得起站长这个头衔,让居民对我们的服务满意。” 质朴又发自内心的话语,道出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font> 【坚守】<br> 10月23日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黄河东路社区中心全面停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投入抗疫战斗,以中心为家,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br> 疫情不断蔓延,封控点从10几个增加到100多、200多、300多个……任务越来越繁重,也越来越艰巨。在她的带领下,没有一个人喊过苦,叫过累。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带着口罩和防护面屏,挨家挨户采完一栋又一栋,需要向居民不停地重复:“采核酸了,请出示健康码”、“请张嘴,谢谢配合”、“小朋友你真棒”…… 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一遍遍地重复,一天下来嗓子嘶哑,身心疲惫,面容憔悴浮肿,眼睛布满了血丝,手被捂出了皮疹。为了节约防护服,大家不能按时吃饭,更不敢多喝水……<br> 她患有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腕在搬物资时也受伤了,但她仍然带伤工作,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每天除了跟大家一起完成核酸采集工作,还要统计数据、分配任务、盘领物资、监督消杀、培训防护等工作。每项工作不止要仔细安排到位,还要负责做好每个环节的衔接工作,使得第二天工作有效、有序进行。让战友们安全“上一线”,平安回中心。<br> <font color="#b06fbb"> 朱娣,黄河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疫情不退,我们不退!”</font> 【逆行】<br> 她是一名主治医师,也是一名间质性肺病患者,疫情来袭,已连续工作七天,没有片刻休息,顾不上家中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便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她和搭档负责7个小区,45个封控单元,3800人的核酸采集工作,每个封控单元低则六层,高则三十四层,少则十几人,多则二百多人。每天穿着完全不透气的防护服和隔离服爬楼入户,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叩门、询问、安抚、解释……居民楼已供暖,进入楼栋特别热,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拖着笨重的身体爬到六楼,面屏里都是雾气,全身都被汗水渗透。防护服里面不能穿太厚,捂一身汗再到户外行走,一会儿功夫浑身就冻透了。声音嘶哑啦,从脚到腰没有一处不疼……因肺部疾病几次大脑缺氧引起头痛,呼吸困难,心慌心悸,身体也不听话的摇摆起来,她只能坐在冰冷的台阶上大口大口呼吸,等身体恢复些再开始投入工作!每天工作少则9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连续工作30多天班未休息,承受着巨大身心压力,但她说,危难来临,总得有人挺身而出!<br> <font color="#b06fbb"> 张宏儒,黄河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只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守护深爱的家乡,也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恢复往日的宁静。</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