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暖心小火炉【《恩施日报》发表】

巴山异人

<p class="ql-block">提着小火炉上学,可谓是我们那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共同的童年美好记忆。那时候的物质极其匮乏,不仅缺粮缺油饿肚子,也缺衣少裤冻身子,买衣买粮都得用紧缺稀有的布票粮票来换。粮票布票的指标也是极其有限的,一般的人家根本就轮不上、得不到。</p><p class="ql-block">即便在大学纷飞的日子里,很多孩子都还穿着薄薄的单衣单衫单裤,脚上还靸着拖鞋凉鞋破鞋,就连单薄破洞的袜子也没有一双。一到凛冬,寒风一刮,大雪一下,很多孩子的脚上、手上、耳上、脸上就会长出许多大大小小的冻包,严重者还会红彤彤溃烂流脓,而且奇痒无比,让人极其难以忍受。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上学,小火炉就为孩子们御寒派上了用场,成为了他们暖心贴心的小伙伴。</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小火炉可谓五花八门,大人们也是想尽了办法花尽了心思,让家里各种废旧物品物件能各尽所能、物尽其用。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孩子们带的小火炉就相对高级漂亮时尚,都是请匠心独具的篾匠编织的小风篮。我的大哥就是一名篾匠,他的篾匠活在临近十里八村深受乡亲们的赞誉,他为孩子们编织的小风篮火炉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大哥先在主人家指定的竹园里砍来竹子,划成宽窄均匀的竹条,为了让竹条光滑,编织出的风篮提着不扎手不伤手,还得将竹条逐一仔细打磨,让竹条摸着光滑而细腻,然后根据主人家的需求来筹谋编织风篮的大小。</p><p class="ql-block">风篮上部像一个圆球形,风篮底部像一个喇叭形,整体形状就像一颗巨大的篾制灯泡。风篮的大小,完全根据底座镶嵌进去的火盆的大小而定,火盆大则编出的风篮大,火盆小则编出的风篮小。否则,编织出的风篮就会因比例不协调、形状不雅致而奇丑无比。</p><p class="ql-block">很多家庭都会编织一个很大的风篮,底座里镶嵌进去的火盆是一个用坏的搪瓷盆,这种风篮又叫烘篮。烘篮主要用于梅雨季节或是大冬天烘烤衣裤鞋袜,或是烘烤小孩子用的屎片尿片。那时候的小孩子根本没有纸尿裤,屎片尿片都是用破旧的床单或是衣裤撕扯裁剪的,而且也不是限于一次性使用,很多屎片尿片都是用了再洗洗了再用,周而复始,而且大的孩子用了小的孩子接着用,直到布片破烂不堪为止。</p> <p class="ql-block">正如孩子们的衣裤,也是大的孩子穿了小的孩子接着穿,乡亲们称之为捡旧。人口众多的家庭,捡旧现象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理所当然我捡旧捡得最多,就连书包也是捡两个姐姐用过用旧了的。</p><p class="ql-block">我的家里也有一个大的烘篮,母亲常用它连夜为我们烘烤衣服裤子、鞋子袜子。我家有七口人,可谓家大口渴,本来就很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根本无钱添置换洗的衣物和床褥。衣物脏了,床褥臭了,母亲只得连夜拆洗清洗后立即烘烤,方便孩子们能跟着穿上干净的衣物,盖上洁净的被褥。每次穿上母亲洗后的衣物,盖上母亲洗后的被褥,身子总是暖暖的,心里也总是甜甜的。</p><p class="ql-block">大哥为孩子们编织的提着上学的小风篮更是小巧玲珑、精致别致。为了讨孩子们喜爱,大哥还会在风篮上编出很多图案,诸如各种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虫鱼蟹虾,每种图案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风篮里镶嵌的小火盆,一般是用废旧的小搪瓷碗、搪瓷钵、搪瓷盆、搪瓷缸,或是用废旧的小油漆桶。只要能镶嵌进去能盛装火灰火炽,就可以作为风篮的火盆使用。</p> <p class="ql-block">条件不具备的家庭,大人们就直接将用过的搪瓷碗、搪瓷钵、搪瓷缸、搪瓷盆、油漆桶集中拢来,在口沿对称的地方钻两个小孔,然后用一段铁丝铆上钮上作为提环,简单的小火炉就做成了。即便大哥是匠心独具的篾匠,父亲母亲也没有让我们享受风篮小火炉,而是让我们和其他小伙伴一样,提着普通的小火炉上学。</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因为穿得单薄,感觉冬天格外冷,大雪纷飞的日子特别多,而孩子们上学大多都要跨过几道山梁,甚至还要趟过河流,每日都是天刚麻麻亮就起了床上了路。很多远道的孩子,都是早晨麻麻亮出门,晚上麻麻亮归家。为了抵御风寒,大人们总是竭尽所能给孩子们的鞋里塞上从野外采来的野棉花,脚上包裹着从棕树上剥下的棕皮,年纪大的孩子腿上还会缠上裹衫。尽管如此,孩子们仍然冻得瑟瑟发抖、脸蛋红彤、鼻涕长流。</p><p class="ql-block">家家户户的大人,总要清早就起床,为孩子们做点吃的,更主要的是要在灶洞里生出许多火炽,给孩子们顺利带上暖暖的一炉火。如果一不小心带不上火炉直接上学,那孩子整天在教室里就会冻得双脚跳,可谓要经历惨兮兮冷瑟瑟的一整天。</p> <p class="ql-block">鉴于此,大人们一年四季不管是在灶洞里生火,还是在火塘里生火,都要将较大的火炽夹出来聚拢,浇上一瓢冷水,使之变成木炭收藏储存起来。只要孩子们顺便带上一小口袋木炭,能随时添加进火炉,孩子整天就有暖烘烘的火炉暖身。</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一般都是结伴而行,在白雪皑皑的山道里,个个手中都提着火炉,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地,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只要有人提着风篮小火炉,其他的孩子就会羡慕不已,觊觎不已,甚至说尽一箩筐好话交换体验一下。</p><p class="ql-block">哪个孩子手里的风炉火小欲熄了,也不用用嘴贴着火炉去吹,只要提着火炉提环在空中挥舞几下,旋转几下,火炽借着风力就会又重新燃烧起来。不会挥舞的,只要挥舞几下,火炽就会飞泄出来。如果用嘴直接去吹,火炉的灰烬就会扑面而来,直接打在脸上眼睑上,就连嘴里也会飞进很多灰尘,让你活脱脱变成一个灰色兔子。</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学校也都是土木结构的泥瓦房,窗子都是空荡荡空洞洞的,既没有玻璃,也没有窗帘,如果外面刮大风,大风就会从窗洞里吹进来,直接打在孩子们的脸上和身上,让孩子们全身刺骨穿心凉。老师也不介意孩子们带上火炉上学,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如果哪个孩子的火炉熄灭,老师还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的炉子重新燃烧起来。</p><p class="ql-block">如果遇到大雪天,只要一下课,孩子们就忙着吹燃自己的小火炉。顿时,教室里就会灰蒙蒙一片,孩子们的头上、脸上、衣服上都落满了灰尘,个个灰头土脸的,甚至嘴唇上也沾满了漆黑的炭灰,就连课桌上、书本上、作业本上也是灰尘。</p><p class="ql-block">那些没有带上火炉的孩子,在冷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会集聚在火炉较大较旺的孩子身边,一同分享着火炉带来的温暖。但只要上课铃声一响,孩子们就迅速将火炉放在课桌下,周周正正坐在那里,将手背在身后,那种听课的专注顿时从骨子里就散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小火炉虽小,但暖意却浓,它让无数孩子度过了无数个寒冷的冬天,抵御了风寒。这火炉里燃烧着爱,散发着爱,有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情。这火炉里有回忆追忆,既是几代人同苦难生活抗争的烙印,又是几代人向往憧憬美好生活的火种。<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1年11月6日写于宣恩贡水河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