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游扬州

依恋

<p class="ql-block">  古时,中国的天下曾划分为九州,于是,中国便有了九州大地的叫法;而扬州,则是“九州”之一。</p><p class="ql-block"> 扬州,一个流露出一股醉美怡人的城市名,虽地处江北,但人们一提起江南,却总会想起扬州,把她与江南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古时,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扬州之美,为她留下了无数锦绣诗篇:</p><p class="ql-block">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p><p class="ql-block"> 杜牧诗中的“江南”,便是指的扬州。</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的“江南专辑”,在卷首语中讨论了: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文中这样写道:“扬州在江北却被称为江南,这是文化对自然区划的超越,是文化力量的显现。”</p>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畔、长江之边的扬州,它的繁华、它的富庶,自唐“安史之乱”以后,达到了鼎胜。</p><p class="ql-block"> 《元和郡县志》记载:“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p><p class="ql-block"> 那时中国东南的扬州、西南的成都,其繁华、其经济地位超越了长安、洛阳,所以有了“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享有“扬一益二”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东关古渡的一侧,古扬州繁华和历史沧桑的见证者、一条历史老街——东关街,就位于这里。</p> <p class="ql-block">  古时,从大运河上过往的船只,在东关古渡这里靠岸停泊,人们穿过东关城楼,进入扬州。 </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东关古街,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热闹非凡,一派当年古扬州的景像。</p><p class="ql-block"> 难怪乎,唐代诗人张祜如此赞美扬州:</p><p class="ql-block">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p><p class="ql-block">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p><p class="ql-block"> “人生只合扬州死”,诗人用了仅仅七字,足以道尽扬州的绰约风姿,这扬州之美令人只想死在扬州,身边的绮丽风光就是最好的墓田。</p> <p class="ql-block">  扬州,它的繁华秀丽,自隋唐以来,这里是文人墨客美丽的憧憬之地,诗人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一诗,令人心神向往。</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一诗更是赞美:</p><p class="ql-block">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p><p class="ql-block">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p><p class="ql-block"> 诗人的生花妙笔,将扬州之美渲染到极致,在诗人的眼中,天下三分之二的美,竟都是扬州的。</p>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东关街,运气真好,今晚,竟是一个明月夜。</p><p class="ql-block"> 在这明月的夜晚,于古街小巷里逛着,穿过一个个屋檐,经过一个个路牌,望着一座座古建遗址,闻着悄然散发的历史气息,景仰之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逸圃、胡氏宅弟、汪氏小苑、李长乐故居、个园、御南书屋等这些历史留存,它们于东关街上,人们穿梭其间,游后让人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  商业化、烟火气成就了东关街的热闹,这里新旧杂陈,逸趣横生,浓郁了扬州人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 望着“皮包水”和“水包皮”的店招,心生好奇,一句经典名言:“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让我知晓了扬州人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 通俗一点说,就是扬州人早上有喝早茶的习惯,一杯清茗配上蟹黄汤包,而到了晚上,则会去老澡堂泡澡。</p><p class="ql-block"> 扬州人的两大生活享受,令人称绝。</p> <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国四大名园》,我早已耳熟能详,但对扬州的个园,却知之甚少。</p><p class="ql-block"> 从东关街上进入个园,园内《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题写赫然入目,这是中国古建筑学泰斗、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题写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之扬州盐业历史遗迹,个园,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拓建了个园。</p><p class="ql-block"> 主人很喜爱竹子,在后花园遍植竹林,竹叶的形状犹如一个“个”字,故取名“个园”。</p><p class="ql-block"> 清朝江西才子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这样记载: “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p><p class="ql-block"> 如今,个园“见山楼”底层东廊的墙壁上,镶嵌着书写《个园记》的石额,其文釆瑰丽,书法飘逸,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  "汉学堂”是个园的正堂主厅,是黄家对外交往的正式礼厅。</p><p class="ql-block"> 黄至筠的二公子黄锡麟崇尚汉学,是清代中后期著名的“辑佚”大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散失古籍的搜集整理,编辑刊刻过“汉学堂丛书”。</p><p class="ql-block"> 厅堂的楹联上书:</p><p class="ql-block">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p><p class="ql-block"> 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p><p class="ql-block"> 彰显了一个书香门弟才有的文化形象。</p> <p class="ql-block">  “清颂堂”,扬州古民居中最高的厅堂,是黄家聚会议事、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厅堂家俱八仙文饰,古朴精致;太师壁上六条木屏刻录的是《易经》段语,核心内容为谦虚、谦和、谦逊。</p><p class="ql-block"> 除了汉学堂、清颂堂之外,还有宜雨轩、清美堂、勤博、楠木厅、绣楼等厅堂场所,处处体现了当年盐商的经济实力和主人家的艺术品味,值得细细一游和品赏。</p> <p class="ql-block">  丛书楼,位于个园的东南角,原为扬州另一盐商马氏藏书楼,后家族颓败,被黄至筠买了下来,作为别院。</p><p class="ql-block"> 这座不太显眼的小楼,在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史上,曾经有过它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马氏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万卷而极负盛名,它的最骄傲的一页,是在清朝编纂《四库全书》时,马氏家族进献藏书数百种,成为全国私人进呈书籍最多的一家,而得到了朝廷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  个园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四季假山”了,当年在江南匠人的万般打磨之下,建造出了春山、夏山、秋山、冬山等。</p><p class="ql-block"> 匠人们对不同季节的假山釆用不同的石材,利用各种交叠的摆放,形成了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这咫尺山林中,小中见大,疏密有致,移步转身都是景。</p><p class="ql-block"> 个园园内四季假山,被园林界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p> <p class="ql-block">  一条大运河缔造出扬州这座财富之城,其中的盐与扬州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盐商富甲天下,各竞巧思营建园林,个园可以说就是扬州文化史、经济史上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从住宅区到后花园,风格迥异但又充满韵味,游后,让人赞叹不已,也让我对这座名园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鉴真大师东渡群雕,很是引人注目,大师面带微笑,气宇轩昂,六名随从表情各异,栩栩如生,这组雕塑位于大明寺与瘦西湖老北门之间广场上。</p><p class="ql-block"> 鉴真,唐朝著名高僧,一生曾在大明寺修行。</p> <p class="ql-block">  过鉴真雕像,沿石阶而上大明寺,迎面是一座庄严而典雅的牌楼,中门上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p><p class="ql-block"> 牌楼前一对古老遗物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傲视远方。</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而得名,之后,寺名多有变化,曾一度称为“栖灵寺”。</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剎,雄踞蜀冈中峰之上,迄今已有1500多年,饱经沧桑,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称,“诸山皆以为是寺为郡中八大刹为首”,可见大明寺声名之盛。</p><p class="ql-block"> 如今,大明寺仍巍然屹立于此,香火炽盛,佛事兴旺,游客如云,中外驰名。</p> <p class="ql-block">  唐时,这里走出了一位大德高僧——律学大师鉴真,如今,鉴真纪念堂建于大雄宝殿之后,堂内正中为鉴真楠木雕像,神态安详而坚毅。</p><p class="ql-block"> 鉴真,扬州人,14岁出家,27岁回大明寺,被推举为住持,46岁便成为一方宗首,仰为“江淮化主”。</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鉴真56岁时,为了兴隆佛教,弘法东洋,接受日本僧人之邀,率领众僧东渡扶桑,不畏艰险,五次东渡失败,也决不退缩,终于在十年之后,以双目失明之66岁高龄成功抵达日本,实现夙愿。</p><p class="ql-block"> 鉴真,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令后人无比景仰,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罕见的杰出人物,也是大明寺的荣耀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  栖灵塔,气势壮观,雄踞蜀冈,登塔,扬州景观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栖灵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p><p class="ql-block"> 唐时,诗人白居易登上栖灵塔,诗兴大发,吟出诗句:</p><p class="ql-block">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p><p class="ql-block"> 共怜精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p> <p class="ql-block">  扬州濒临长江,依傍运河,地势可谓一马平川,唯这里之土丘,巍然独立,历来被视为风水宝地,也有人传说乃是峨眉山之余脉,故称其谓“蜀冈”。</p><p class="ql-block"> 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时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来到了扬州任知府,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遂在此筑“平山堂”,作为平时讲学、宴游之所。</p><p class="ql-block"> 古时,此堂乃“隔江喜看六朝山”绝佳地;如今,山似堂平风光不见,但文化遗风仍存。</p><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大厅,众多匾额题词,很有意思的是那块“坐花载月”;遥想,古时的一天,欧阳修邀集一众文人于平山堂上,以荷为介,摘花于尽者,饮酒作诗,往往到夜,意为“坐花载月”,犹如“击鼓传花”。</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后,一条精巧短廊与“谷林堂”相接,浑然一体,端庄秀丽。</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堪称千古伯乐,一生桃李满天下,众多文坛巨匠的出名,都与他密不可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或出自他的门下、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p><p class="ql-block"> 北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大文豪苏轼也来到扬州任知府,为纪念恩师欧阳修,在此建“谷林堂”,其名,取意于苏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之意。</p> <p class="ql-block">  谷林堂的一侧,是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祠、六一祠,这是扬州人为纪念欧阳修在扬州的德政而建。</p><p class="ql-block"> 祠堂里有若干匾额,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贤守清风”匾,为清康熙帝所赠。</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在扬州为官时间并不算长,但它留给扬州的不仅仅是平山堂遗迹,更为扬州留下了绵延千载不衰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佛家追求山深林幽、清净无为,大相寺自然也有园林,称之为“西园”,又名“御苑、芳圃”。</p><p class="ql-block"> 西园拾级而下,乾隆御碑亭位于这里,中置三块御石碑,细看之,笔法华实,活而有力。</p><p class="ql-block"> 据载,乾隆曾多次南巡扬州,也必游平山堂,留下不少诗篇,中间一块御碑刻有乾隆壬年(公元1762年)乾隆第三次南巡写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御制诗。</p> <p class="ql-block">  西园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 “此井为水之美者也”。</p><p class="ql-block"> 泉井一侧《第五泉》三字,为明御史徐九皋所书。</p> <p class="ql-block">  古时,“天下西湖,三十又六”, 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以其一个“瘦”字,独异诸湖。</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 “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幕名来到扬州,到保障湖游玩,写诗《瘦西湖》: </p><p class="ql-block">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p><p class="ql-block">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p><p class="ql-block"> 自此,瘦西湖作为正式一名,名闻中外。</p> <p class="ql-block">  游前,尚不知瘦西湖何谓“瘦”,游过了瘦西湖,才明白了一个“瘦”字的精妙。</p><p class="ql-block"> 游瘦西湖,若从北门进入、经东门、到西门之间的湖面,水面狭窄悠长,水也回环,路也回环,小桥夹在其间;大明寺栖灵塔如影形随,实是漂亮;无风之时水面如镜,有风之时微波鄰鄰,给人以凌弱轻柔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一个“瘦”字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曲线玲珑,细水两岸,但瘦而不弱。景区内更是人文景观丰富,布局匠心独特,流连其中,让人感觉到历史仿佛就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瘦西湖那独具的魅力,一个“瘦”字,就引出许许多多的名师佳句。</p> <p class="ql-block">  柳絮如烟,垂柳如丝,花开时节,瘦西湖之美,让李白沉醉,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 ,让世人皆知!</p><p class="ql-block"> 听一个导游讲解,二十四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高2.4米,两端共24级台阶,桥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诗人杜牧留下的千古诗篇。</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p> <p class="ql-block">  这座环拱石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象征,因桥上建有五亭,故称为“五亭桥”。</p><p class="ql-block"> 此桥,是清巡盐御使高恒为迎奉乾隆南巡扬州而建。</p><p class="ql-block"> 五亭桥,造型秀丽,桥下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众月争辉,对此绝妙佳景,清诗人黄惺庵赞美曰:</p><p class="ql-block">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p><p class="ql-block"> 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p><p class="ql-block"> 夜听玉人箫。</p> <p class="ql-block">  扬州的园林,久负盛名,清时就曾有“园林甲天下”之美名,个园的主人把四季装进了自家园子,处处透着主人的雅致。</p><p class="ql-block"> 而扬州的园林,岂止个园一个,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的何园,更是珑玲精巧,走进何园,别有一番韵味。</p><p class="ql-block"> 1500米长的复道回廊,成就了何园“天下第一廊”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走入何园,醒目的复道回廊映入眼帘,它分上、下两层,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及景观完美的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种四通八达、回环变化的建筑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  月洞门上,“寄啸山庄”一名,为园林的主人所书,这是晚清重臣的退隐之处。</p><p class="ql-block"> 园的主人——何维键,字汝持,号芷舠,曾为国子监太学生,户部郎中,其后接任汉黄德道,兼任汉江关监督,朝廷赏其一品封典,诰封资政大夫,晋升光禄大夫。</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九年值四十九岁的何芷舠,卸任归隐于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建园林,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境,题名“寄啸山庄”,俗称何园。</p> <p class="ql-block">  何园营造于清光绪年间,此时,国门被列强打开,西风渐入,故何园的建造有明显的中西合璧之特征。</p><p class="ql-block"> 东园,主要建筑为四面厅,厅似船形,带有回廊,小桥流水、贴壁假山、太湖石屏风、花圃等穿插其中,给人以水居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西园,以水池居中,水心亭立于其间,引人入胜;蝴蝶厅、玉绣楼,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室内陈设,都显得洋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  园内一些景观,似曾相识,这源自于荧屏;何园,赢得了众多影视摄制组的青睐,《还珠格格》、《红楼梦》等百部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p><p class="ql-block"> 中国当代古建园林专家对何园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赏,称它为“江南园林中孤例”,罗哲文生还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p><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游扬州,走进了个园、何园,它们当之无愧的堪称园林艺术的两颗明珠;漫步园中,宛如走进了一副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p> <p class="ql-block">  依恋摄影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