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经典

桂子花开

<p class="ql-block">文/风中的承诺</p><p class="ql-block">图/网络 诚谢</p><p class="ql-block">音乐/《Careless Whisper》</p> <p class="ql-block">  很早以前听过一首歌一一《相拥跳舞士舞》,日本的西城秀树唱的。后来听原唱,是一首英文歌曲,《Careless Whisper》,翻译成中文叫作《无心快语》。事隔多年,当时的很多人很多事都忘记了,只有这首歌不时在耳边回响。这应该是一首舞曲。不管是日语歌也好,还是英语歌也好,都跟跳舞有关。日语中的“舞士”,大概就是中文中的“舞者”吧。这首歌适合在高速公路上听。当时速开到120码,音量调到最大,一个舞者的形象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一段民族舞,不是一段芭蕾舞,也不是一段交谊舞,更不是大妈们跳的广场舞,没有那么轻松欢快,那么雍容典雅,那么中规中矩,那么俗不可耐。它甚至不是街舞,不是摇摆舞,不是拉丁舞,不那么炫耀技巧,招摇过市,卖弄风情。它是一段现代舞,单人的或双人的,黑暗中一束光打在身上,穿着黑或白紧身裤的男人或女人,时而舒缓,时而急骤;时而顾盼流连,时而四处睃寻;时而像风吹杨柳,时而像风卷残云;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电闪雷鸣;时而溪流淙淙,时而浪花四溅;时而疯狂旋转,时而四散奔跑……最终,舞者伸直胳膊,倒在地上,化作一只蝴蝶,随着寒风中的叶子亦张亦翕、奄奄一息……这不是舞蹈,这是燃烧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大概是从跳舞开始的吧。想象着牵着一个人的手,一起走进舞池,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跳舞。曲由心身,自内而外。这不是凉白开,也不是饮料,不是奶茶,不是莫吉托,甚至也不是啤酒,不是WINE,而是纯酒精,是药,是火,是TNT,高浓度的,一点就燃,晕头转向,沉醉不已,翻江倒海,回味无穷。不知怎么的,听到这首歌,血液里就燃烧激情,突突直跳,那么上头,想要冲破胸膛,想要唱,想要跳,想要宣泄,想要奔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想,跳舞,大概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吧?人的原始状态,本能也许很多,像说话,微笑,哭泣,唱歌,喝酒,跳舞……就拿跳舞来说,哪怕在中国,哪怕是汉民族,自古就有杭育杭育的;就有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就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只是到了后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许多本能被压抑掉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把健谈戒掉了;大丈夫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把快意哭笑戒掉了;临之以庄则敬,不要毛手毛脚,把舞蹈戒掉了。以致于后来可以称作本能的,只剩下“食、色”两样。有人准备把“性”也戒掉,所谓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毕竟不吃饭要死人,没有性又不会死人。甚至对于吃饭,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戒掉了血肉荤腥,戒掉了葱姜大蒜。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于是几千年以来,人们节衣缩食、少思寡欲,在省吃俭用中度日如年,在自奉菲薄中延续生命,在郁郁寡欢中繁衍后代,人们的生命力被抽掉了,想象力被抽掉了,创造力被抽掉了,形容枯槁,心如死灰,只剩下一个行尸走肉般的躯壳,在这世上虚与委蛇,苟延残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隔多年,大概没有人还记得西城秀树吧?那个张承志在《北方的河》里引用过歌词的歌手?“ 你的疼痛的深切 我当然不能理解 为什么我们离得远了 其实一直是近在眼前 …… ” 西城秀树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张承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相拥跳舞士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北方的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歌手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舞者离我们越来越远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只是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音乐时,许多记忆的沉淀又沉滓泛起,依稀觉得一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东西,其实一直近在眼前。让我们就着一首有点怀旧色彩的《相拥跳舞士舞》,在一段过门,一个回转,一声轻叹之后,于如泣如诉的歌声之间,与你肩并肩,手牵手,前进,后退,侧步,旋转,停顿,连续,动静,起伏,时而低徊,时而激越,舞出人生的跌宕,忘却尘世的烦恼,不去想什么过去和未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