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畜素馨兄事梅

谢悟钊

<p class="ql-block">“畜”,在现代汉语意思较简单。做名词用时读chù。基本释义为禽兽。一般指家养的。做动词读为xù,基本释义为饲养禽兽。</p><p class="ql-block">但在在古汉语中,“畜”这个字的义项是比较多的。主要是在做动词用的时候义项多。单从“养”的这一含义讲,在古汉语中,它就不只限于饲养禽兽,也指养育人。比喻:</p><p class="ql-block">《小雅·蓼莪》中“拊我畜我,长我育我”之句,“畜”指父母养育儿子。(一说“畜”通“慉”,喜爱之意)</p><p class="ql-block">《小雅·我行其野》:“尔不我畜,復我邦家”,“畜”指的丈夫抚养妻子。</p><p class="ql-block">《小雅·节南山》:“家父(人名)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畜”指君主抚育万民。</p><p class="ql-block">“畜”除了含有养育之义,还含有“培养、培植”之义。后面那个含义,大概是从前面那个含义引申出来的吧。且看:</p><p class="ql-block">《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p><p class="ql-block">《晋书·恒温传》:(庾)翼尝荐温于明帝曰:“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p><p class="ql-block">在古汉语里“畜”的其它义项还较多,且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里的一句话:“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p><p class="ql-block">朱熹《四书集注》里解析说:孟子释之,以为臣能畜止其君之欲,乃是爱其君者也。按照这个解释,那句中的“畜”,应是“谏阻,匡正”之义。</p><p class="ql-block">(也有人认为这句中的“畜”为“爱、悦”之意)</p><p class="ql-block">其它用法就不一一再说了,最后说一下我用做标题的那一句吧。</p><p class="ql-block">“弟畜素馨兄事梅”。这是南宋诗人楼钥的一句诗。整首诗较长,就不引用了。</p><p class="ql-block">“兄事弟畜”这个说法,最先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的“长事弟畜” :</p><p class="ql-block">季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恭谨,为任侠,方数千里,士皆争为之死。尝杀人,亡之吴,从袁丝匿。长事袁丝,弟畜灌夫、籍福之属。</p><p class="ql-block">据《汉书·叙传》记载,王莽年青时与班斿、班稚兄弟是好朋友,称王莽“兄事斿而弟兽稚。”颜师古注《汉书》,释此句为“事斿如兄,遇稚如弟”。按照这个解释,那么“畜”在这里是“看待、对待”的意思。把人当弟弟一样看待,那么这个“畜”字,应当也有“友爱”的意思。(班稚,《汉书》作者班固的祖父。)</p><p class="ql-block">据说近人柳亚子刻有两枚印章,其中一枚上面刻的是:兄事斯大林,弟兽毛伟人。这两枚印章后被某博物馆收藏,文革中被革命群众发现,望文生义,认定这是恶毒攻击。一时间义愤填膺。</p><p class="ql-block">点评一:时间会改变人的思惟,文字是人表达思想的工具,其用法当然也会改变。要想让更多的人读懂自己,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当然要符合自己所处时代的规范用法。</p><p class="ql-block">同一个道理,读古文时,我们得弄清这个字在古代的用法。如果我们用当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代的文章,那肯定会读不通,只是自己疑惑也还罢了,如果因为自己觉得不能理解,就去批评,就是修改,一般是会闹笑话的。</p><p class="ql-block">点评二:古人质朴,就象那个“畜”字,既可用它来“畜”人,也可用它来“畜”兽。后世顾忌暂多,极力的“畜”与“人”加以区分。既使其“积聚”的含义,也几乎被“蓄”字所取代。要有,也只在少数成语中,比如“畜锐”。(我怀疑用这成语,会有被人打红叉的可能。)</p><p class="ql-block">尽管在语言文字上,把“畜”与“人”做了严格的区分,尽量撇清“人”与“畜”的直接关联,但按一般规律,越在意的事情,往往是越难做到的。深究世人内心,比之古代,现在人面畜心的多了呢,还是少了呢,不得而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