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教授带我们观摩了一堂精彩的习作课《我的心儿怦怦跳》。这堂课从两个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写作问题。</p><p class="ql-block">一、去哪里</p><p class="ql-block">教师首先进行分类评价,提出有效问题一:你的文章在几颗星呢?学生自主阅读例文,对照自己的文章进行评价,这就是给了学生一面“照妖镜”,能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面“照妖镜”的提供若是能以学生本身写的文章做例文,是不是会更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这些例文给学生指明了要去的方向,试试看自己能达到哪个高度。</p><p class="ql-block">二、怎么去</p><p class="ql-block">接着提出主问题:你从三颗星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这里孩子们讲的特别好,冷汗的“冷”,“倒吸一口冷气”,两个学生都分析的很到位。这是属于学霸级的学生能够达到的高度,此时教师适时的递上了一个梯子,兼顾到了中等生和后进生,“你害怕时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呢?”孩子们踊跃回答,结合自身体验,体现了教师注重全体学生公平参与的理念。最后教师用一个微课总结了,我们也能用的几种写作方法:1、换词:表达心情全用“紧张”过于单调,还可以用书中给到的词语,“倒吸一口冷气”等;2、你会想些什么:运用心理描写,写出心中想法,可以左思右想,胡思乱想;3:关注身体反应:你害怕时身体有什么反应,也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的词语丰富语言。系统的给学生概括了思想,解决了我们要“怎么去”的问题。既有方向,又有方法,让学生做到脑有所想,心中不慌。</p><p class="ql-block">这堂课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小手常举:举手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说明孩子们对这堂课比较感兴趣,举手的学生里面应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兼顾到了学生的参与度;</p><p class="ql-block">2、小口常开:在课堂上要给孩子开口说话的机会,本次片段共10分钟有9位同学回答问题,三男六女,以点带面,辐射的学生面比较广,但略微不足的是,老师只关注了离自己比较近的四个小组;</p><p class="ql-block">3、小耳常听:在课堂的前四分钟学生的听课效率都不错,但是等到回答关键性问题,“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的时候,很多学生感觉自己表达能力不够好,索性放弃,并没有跟着一起学,老师适时的递上支架“你的身体害怕的时候有什么反应?”能让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拉回课堂;</p><p class="ql-block">4、小眼放光:本课例中孩子们眼中的光彩,尤其是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眼睛炯炯有神,我相信他们是学到了真东西的。</p><p class="ql-block">总体而言,本堂课老师准备充分,形式丰富多样,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作者:陈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