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原创</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冬天到,我便想起了我们童年的冬天。</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冬天,每年都会下几场大小不等的雪,有时雪靠前,一入冬就下,有时到过年时下(俗称干冬湿年下),有时来年三月下(称三月还下桃花雪)。</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十月一,棉腾腾。一过阴历十月初一,人们就会全副武装,将家里保暖防寒的棉袄棉裤穿上,女围纱巾男戴帽(兵帽,或火车头),家里有小孩子老人的,条件好的还会把小煤火生着,一般的大都是备足烧火的柴火直接放屋当地上烧,也有讲究点的放在一个烂铁锅或烂瓷盆里烧,人们都围火而坐,手也不舍得闲,女做手工针线缝补,男拿玉米穗脱籽,一边干活,一边唠嗑,还时不时的手往火堆上伸两下,那温馨的场景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 要下雪时,天阴沉沉的,西北风刮的是呼呼作响,吹人脸上像刀子划似的生疼,雪刚下时是小颗粒,仔细听还能听到沙沙的落地声,雪落地上没一会就化,慢慢的雪越下越大,地上的雪也越落越厚,院子里外被雪覆盖,家门口的路也看不清,人们把院里院外的的雪扫到墙角堆起或堆树根处慢慢融化,也有勤快的人家单等天晴时,把雪装平车里推到自家就近的麦田里,有时雪下的太急扫不完,便拿铁锨从雪中间开一条小道,方便人出行就行。一下雪,村里更是户户挂门,家家炊烟,屋外风雪肆虐,刮得家家门窗呼腾腾响,屋里家人们围坐火堆,听着父母的唠叨和啰嗦,那真是幸福至极的事,真好!</p> <p class="ql-block"> 瑞雪兆丰年,天空中大团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天地一色,苍苍茫茫,人们便又喜又忧,喜的是靠天吃饭的小麦来年有个好收成,忧得是雪下太大,孩子们去学路上不好走,家里水缸里水吃完去担水路不好走,那小路本就崎岖不平,还有小陡坡,风再呼呼一刮,那地表面和地势高的雪就会被刮到地势低的壕沟里,平时走的小路有的也消失不见,只有浑然一体的皑皑白雪,折射着刺目的光,人在雪地里行走,不光头上衣服上都会落一层白雪,两只手也不敢像平时那样把手抄在袖筒里或裤口袋暖和,怕一脚踏空滚落到路边的壕沟里,还得手脚并用,人也累得气喘吁吁才能爬站起来。</p> <p class="ql-block"> 难忘童年的冬天,当路上积雪太厚,家里饮用水用完时,母亲常一手提着桶,一手拿着勺先将院里石磨上或灶火房顶上能够着的地方挖雪,然后再到平坦处无人走动的雪地里一勺勺挖到桶里,挖满用勺往下压压挖挖,桶满瓷实后掂回去倒入锅里,坐煤火上化成水,便成了家里的饮用水。</p> <p class="ql-block"> 雪停了,太阳出来了,照射着白茫茫的大地,亮得晃人的眼睛,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扫门外路上的积雪,村里各小队的队长都会出来站疙岺上吆喝:一家一个人,带铁锨去后大路上铲雪了!每家的主要劳动力都会自觉背锨出门,积极响应,人聚齐后开始去后沟大路上铲雪。</p><p class="ql-block"> 房顶的雪随着太阳的出来开始融化滴水,滴滴落落有的还成了长冰激凌,那时候的我们也不怕冷,折断了拿手里当宝剑用,时不时还会伸出舌头舔二下,冻得满手通红,也舍不得撒手扔掉,玩得是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冬天,只要下点雪,有环卫工及时的清扫,小区门口乃至楼道都有人打扫,有时早上上班能见正在打扫的积雪,下午下班时,公路上都干干净净,只有公路两边的树上或树坑里显示着曾经下过雪,人们的出行丝毫不受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家家暖气空调,各种各样的保暖羽绒服,羊绒,骆驼绒,皮衣应有尽有,人们再也不惧怕寒冷,那童年的冬天只能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