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猫的美篇,神禾原上话柳青,——立冬时节去采风

好猫

<p class="ql-block">  半个多月前,我和西安美院戴信军教授,老同学李安宝,曾一起去秦岭山中的翠华山去写生,车回来的路途上,教授用手指着窗外一大片凸兀的黄土坡说“瞧,那就是神禾原吆!是个蛮有故事的地方,三十多年前我就带学生来这里写生过,咱们近期有时间可以来此地采采风,那肯定会有所收获嘛”。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来了精神,我十分清楚它就是著名作家柳青先生,写出不朽小说巜创业史》的生活体验地,确实也是我一直想圆梦而未圆的地方呵……!</p><p class="ql-block"> 本来我们三人几次约定,想在冬季到来之前实现这个夙愿,结果天公不作美,立冬前几天又是降雨又是寒冷,更不巧的是立冬当天晚上的后半夜,关中大平原在人们的熟睡中,又悄无声息地落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降温了近十度,我们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初冷乍寒,温度回升。在立冬后的第三天早晨,我们终于相聚在一起,驱车前往长安区神禾原上的皇甫村去采风。想深刻感受一下初冬的独特景致和滋味,从心里去体会黄天厚土、千沟万壑所呈现出的别样风彩。但是,最最主要的还是去拜谒一位名传文坛,蜚声中外,拫植于人民沃土中的著名文学家柳青先生。</p><p class="ql-block"> 车开到神禾原上,举目四望,南边己清晰地看到西安的后花园一一大秦岭山脉。初冬之际,天色瓦蓝,逶迤起伏,雄伟壮丽,形态飘逸。再看脚下的神禾塬,土丘跌宕起伏,缓坡连绵,呈现出万般景象……。视角再向东、北、西三面推移,大片的关中黄土平原一览无余,恰似一个个强健的性格迥异的西北汉子,横躺着硕大的身驱,裸露着隆起的黄色般肌肉和筋骨,爱抚着大地上的生灵和植被。一首古诗非常贴切地描绘了秦岭和关中平原的特色,诗曰:“秦岭巍巍骨脉连,分庭南北贯中原,黄土扬起长安道,古树千年绕碧泉”,不正是它最真实的诠释和写照吗……?</p><p class="ql-block"> 在神禾原上,大家首先瞻仰了柳青先生的墓园和以其名命名的公园,看了石碑上对他生平的简历和介绍。先生是陕北吴堡县人,原名刘蕴华,1916年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就奔赴延安,开始从事早期革命工作。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在当年36岁时,要求到皇甫村体验文学创作生活,整整在此呆了十四年。柳青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生活在农民中间,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着力反映农村社会大变革的巨变。作品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时时与农民同甘共苦,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铸就了经久不衰的代表作《创业史》,同时还完成了《种谷记》、《铜墙铁壁》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先生还曾多次无私将自己写作的稿费,全部用于皇甫村的发展建设上。1978年柳靑先生不幸逝世,享年62岁。我们看完柳青先生革命和奋斗的一生,深深的感动和崇敬之情润湿了眼睛。虽先生己逝,事业末竞。可是,皇甫村中留下了农民兄弟发自肺腑对他的褒奖和感恩,其作品正激励着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腾飞……!</p> <p class="ql-block">  经三人商议,趁现在天气能见度正佳,抓紧去滈河旁的蛤蟆滩去写生。安宝将车开到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滈河五孔桥边,一下车大家就急切地向北面的神禾原望去,蓝滢滢的天空,视野豁然开朗,创作激情顿时燃起!此原拔地而起足有500多米高,黄土高台上凸凹起伏不平,沟沟壑壑,坎坎梁梁,让人浮想联翩。原上的树木草丛,或点或面,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互相交织缠绕在一起,给我们写生采风者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静静的滈河水自南向北流过神禾原,然后转了个弯,从士原的西侧再向正西方向缓缓流去。河道的左面,是成片树叶将褪尽的乔木林带,高大挺立的白扬树和柳树,在护卫着脚下蒿草和顽强开放的野花。几棵干树枝杆上的柿子树,突然跃入人的眼帘,那火红的,圆圆的,繁硕的果实,向我们昭示着生命的不竭和顽强,仿佛告诉我们凛冽的冬季迟早总会过去,温暖的春天还会远吗的真缔?河道的右边,向塬上面略微伸展的地方,那一排排暖黄色房屋,新颖又时尚,院子中间的旗杆上飘扬着红色耀眼的国旗,这就是皇甫村小学的校址,自然也是当地最好的标志性建筑了。大家侧耳倾听,时时可听到教室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以及操场上孩子们的嘻闹欢笑声。看来这里的农村小学子们,生活学习是相当幸福快乐的,其自豪感絲亳不输二十公里之外西安的同龄人呵……!</p> <p class="ql-block">  在冬日和绚的暖阳下,三个爱好书画的人,环坐在昔日的蛤蟆滩上,慢慢地说着聊着,享受着人生难得的惬意,这心情却是挌外的爽朗。他们分别拿出宣纸和卡纸,面对着要画的对象一一神禾原、滈河,农舍和树木等景物,一会儿凝神静思,考虑布局构图;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墨色丰润着画面。虽不时有凉风习习刮来,让人手脚顿感冷意和些许麻木,但分毫不影响大家画画的兴趣。画了近两个小时,各自画稿基本上顺利完成,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走过去细看教授的画作,他的特点是将神禾原主观放大,将其它物体淡化缩小,突出黄土塬高大的立体感,强烈冲击着人的视角神经,使人从心里佩服其功力的深厚和经验的老道。我即笑赠他四句顺口溜曰“笔笔见锋,点点出形,染皴增彩,心中有情”,以抒发此刻的情怀。那边安宝的画也已完工,其特色与戴教授大相径庭。主要把其着眼点放在近处的河流,坡岸和树木上,把神禾塬做为远景陪衬来处理,当然也画的是维妙维肖了。我笑盈盈地对安宝说“你俩是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各领风骚三百年呐!如画的都完全都一样了,没有了独特的个性,反倒没多大的意思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作画的过程中,有一段小插曲不说不快。系当地皇甫村一个60多岁李氏村民,赶了五六只羊出来放,他出于好奇,跑到我们作画的地方来看,一会儿就同我们聊熟了。他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主动地介绍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以及柳青先生在皇甫村的两件趣事。李村民说“你们现在画画的地方,当年就是柳青《创业史》上讲的蛤蟆滩了,面积最多时曾达到十多里地,三十年以前这里都是茂盛的稻田,用这秦岭山里流出的滈河水来浇灌,盛产桂花球大米,曾名声大的很嘛!为什么叫蛤蟆滩,那是因为每到夏天,满稻田河滩的蛤蟆,到处跑到处叫,故而得名的”。我故意提及柳青先生,让他讲讲有啥故事吆?他接着讲,“他与柳青常在村里的街道上碰见,柳青先生的小儿子比他大两岁,还常常在一起玩耍呢”。“柳青名气大的太太,可是报刋上有两件小事从未报道过。一个是皇甫村打井完成后,柳青坚持不让村里付款给打井人,要求打井人用井上的辘辘吊个筐筐,把他放到井下去看看质量咋样,符合要求了再付款,打井人生气地说,“你年龄大了下去有危险的”。但柳青先生说啥都要下井,没法子,打井人只有将柳青放到井下溜了一圈,上井后就很快付了款。后来李村民才听柳青儿子讲了实情,那是他爸为体验生活才这样做的,就是为了写书才冒的这个险呵”。接着他又给我讲了个柳青“鸡怂”的小事,我赶紧问他什么叫“鸡怂”,他说就是处事小气不大方的意思。李村民兴致很高地说道“柳青先生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爱去乡里赶集,或在村里遇见货郎做生意的人,总是爱凑上前去,不断讨价还价,有时还跟人家在袖笼里捏指头搞价。许多生意人都误认为他也是个行家生意人,送他个特殊外号叫“鸡怂”。殊不知柳青是用这个办法来熟悉生活,模仿关中人说话做事的特点”嘛。</p> <p class="ql-block">  中午饭口到了,安宝老同学开车又重登神禾原,在皇甫村街上食足饭饱后,因时候尚早,戴教授提议,“咱们再找一个画画的点,换个角度再弄一张画,回西安也不晚吆”,我们都表示赞同这个人性化建议。遂开车到了神禾原中间的一个位置,这里有几排新盖的灰砖彻成的典型关中民居,前两年己开辟成为新的柳青纪念馆和故居所在地。柳青原居住的老房子就在此向北100多米的距离上,因降雨旧房倒塌己无法使用。新房后面是土塬矗立,林木丛生,具有浓浓的原生态的感觉,确实也是个写生的好地方。三人选好各自的最佳位置,就急不可待的挥起了笔墨,大约才两个多小时,几幅画的雏形轮廓己基本完毕,下面就是细细收拾,层层晕染了。教授的画依然是大气磅礴,养眼舒适。安宝的画却是细致耐看,与实景非常接近,仿真效果较强烈。我走到安宝身后,仔细端详后,不由自主也送给他一段顺口溜,即“忠实原形,细腻味浓,勤勉耕酝,大器晚成”。安宝听罢,不断点头称道,看来我的评价还基本上恰如其分,比较中肯吧……。</p>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三人都醉心于画中的原因吧,不知不觉时间己下午五点多了。太阳看起来也无精打彩了,己没有了中午的神韵,怕是在明确告诉我们,我该下班啦,你们也该是回家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 在驾车返回西安的路上,老同学安宝深有感触地说:“柳青先生是深入生活,熟悉农村农民的伟大实践者,对我们学习各种文学艺术的人们来说,都有普遍的教育和借鉴作用。每个人要想获的收获和成功,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拜生活和人民群众为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人生的最大赢家啊”……!</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