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日月山</p><p class="ql-block"> 9月23日早从西宁出发,正式迈开西北行第一步。上109国道,一个多小时行程,抵达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景区。今日秋分,祁连山下的湟源县,秋草微黄,已较寒冷,虽然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穿上棉衣秋裤仍感觉有几分凉意。</p><p class="ql-block">(月亭、祥瑞风马)</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景区西门进入,月亭旁西面山坡上立有祥瑞风马,风马铜柱高达18.8米,风马旗自杆头伞状垂挂,十分醒目,<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马内错落搁置着雕刻彩绘玛尼石,中间</span>有水池,水取自日月山圣泉。风马下,蓝白红绿黄五彩经幡在山坡上布成庞大神秘图案,美丽壮观。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绿水,黄色代表土地。寓意:风马聚瑞祥,祈福通天穹。</p><p class="ql-block">(祥瑞风马)</p> <p class="ql-block"> 登上几十级石阶,便来到日月广场,日月广场不大,约3百多平方米,广场东边山头为日山,山上亭子叫日亭;西边山头为月山,山上亭子叫月亭。以日亭为背景合影,留下我们西北行的第一张集体照。</p><p class="ql-block"> 日月双亭为八角攒尖顶式砖木结构建筑,金黄色琉璃瓦覆顶,两亭顶尖分别装置圆形和半圆形铜镜,代表日月。</p><p class="ql-block">(日亭和日月山石碑)</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西方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包上长满青草,到处是一群一群可爱的黑牦牛,长长的牛毛又黑又亮,如一团团绒花般缀在草地上,令几位美女不时发出惊呼。日月广场上,游人寥寥无几,白牦牛出租给游客拍照,当地人热情友好,主动向游客介绍景点和当地情况。询问后得知:白牦牛象征吉祥、善良、平安、美好,当地人崇拜白牦牛,在山下还专门塑了一只白牦牛雕像。奇怪的是白牦牛只产于日月山东面,日月山西面却只产黑牦牛。</p> <p class="ql-block"> 日月广场下设有祈福长廊,长50米,共有120个铜制经筒。</p><p class="ql-block"> C老师和Y走向立于长廊东端的“回望石”,相传文成公主就是在那里回首东望、家乡千山阻隔、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沧然涕下。她没想到,至此哭后,虽背井离乡,却收获了与松赞干布甜蜜的爱情和四十年幸福生活,失之东隅收之桑榆。</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重大地理意义在于它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海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日月山西边,草坡连绵不绝,是天然的高原牧场;而日月山的东方,是起伏的山峦和一片片耕地;日月山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p><p class="ql-block">(日月山隘口)</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众多历史事件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公元625一680年),山东济宁人,李姓宗室女,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为“甲木萨”,意为汉族仙女。公元640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封“文成公主”,公元641年经过日月山垭口前往吐蕃,一位连汉族名字都找不到的16岁汉族柔弱少女,承担起汉藏和亲的重担,使汉藏人民和平友好、互相尊重、熄灭战火,保障了两百年和平安宁的日子,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为纪念文成公主,在日月山中心位置的广场上塑造一尊9米高的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p><p class="ql-block"> 文成公主雕像后为一组青铜浮雕,浮雕长20米、高6米,分为“古都送别”、“赤岭摔镜”、“藏王迎亲”三部分讲述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手捧“日月宝镜”雕像)</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之所以著称历史,因为它是自古以来丝绸南路(南北朝)、羌中道(汉代)、唐蕃古道(唐代)、茶马古道必经山隘,早在汉、魏、晋、隋、唐等朝代,都是中原王朝辖区的前哨和屏障,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p><p class="ql-block"> 日月山观光栈道,长240米。在高海拔地区,登阶而上,不免有点气喘吁吁。</p><p class="ql-block">(日月山栈道)</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被称为文化名山,是因为文成公主在这里留下进藏的足迹和为断绝思乡之情、摔镜化亭凄美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属祁连山脉,长90公里,是青海湖东部的天然水坝。</p><p class="ql-block"> 传说文成公主在日月山遥望家乡,千山阻隔,禁不住流下眼泪,泪水化成一条泉流,叫公主泉。</p><p class="ql-block">(公主泉)</p> <p class="ql-block"> 日月山又称“赤岭”,是因其特殊的地质结构所造成,或许是因绿色植被遮盖了第三纪紫色砂岩,<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看不到赤裸的土壤和石块。</span>游客不多,山坡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玛尼堆、风马旗、经幡,不像广告照片上那么多,景区还在建设和完善中,零乱中伴着几分萧条。</p><p class="ql-block"> 或许司机觉得连一棵树都没有的秃岭不值一看,也可能是因为要赶往75公里外的青海湖,三番五次电话催促。参观四十分钟后离开日月山。</p><p class="ql-block">(日月山牌坊)</p> <p class="ql-block">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察汗草原,它是一条由东向西的河流,流入40公里外的青海湖。因国内大多数河流均为由西向东的流向,因而得名“倒淌河”。景区已被私人承包,服务态度不好,现在的倒淌河不过是一条不洁净的小水沟,确实不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司机却不催促我们,原来这里是一个游客服务区,估计也是司机导游被要求的打卡点。看着脏兮兮的河水和脏兮兮的饭店,时间不到11点,坚决去往青海湖二郎剑景区。</p> <p class="ql-block"> 二、青海湖二郎剑景区。</p><p class="ql-block"> 从日月山西坡向下,车行几十分钟便看到一望无际的青海湖。G109公路沿青海湖延伸,远端是天与水的分界线,白云在蓝色湖面上空飘荡,湖边大片金色油菜花和绿茵如碧的草地,与湖水相映衬,天苍苍、水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 <p class="ql-block"> 在青海湖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其中最动人之一,便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将日月宝镜掷出,宝镜落地变成青海湖。</p><p class="ql-block"> 景区大门合影留念,也是西北行第二次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风马四缘》雕像,又称为“宝马送经”,比喻佛俗相成: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p> <p class="ql-block"> 青海省是我国唯一用湖的名字命名的省份。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海”,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从远处看湖水谌蓝如宝石,近看湖水清澈见底,同行的C老师专门品尝了青海湖苦涩的咸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海湖面积迄今为止,为4625.6平方公里,较2000年4282平方公里,增大近400平方公里,而且连续8年以来面积在持续增大。</p><p class="ql-block"> 青海湖景区由仙女湾景区(北端)、鸟岛(西北)、沙岛(东面)和二郎剑景区(东南)组成。目前只开放仙女湾景区和二郎剑景区。</p><p class="ql-block"> 环湖一周360公里,湖的四周有G109、G315、G6国道经过,著名的青藏铁路从湖的东南边向西北绕湖而过,湖的南边正在规划筹建青海湖机场。</p><p class="ql-block"> 二郎剑景区游船东码头就靠近G109公路旁。</p> <p class="ql-block"> 从二郎剑景区大门乘游览车至东码头,为了方便游客,景区内提供自行车、小火车、电瓶车、游轮、快艇等多种游览交通方式,在湖边修建亲水平台和栈道,栈道的栏杆上扎满了哈达。</p> <p class="ql-block"> 每年7至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联合举办的自行车环湖赛在青海湖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p> <p class="ql-block"> 码头边,海鸥在疯狂争抢游客抛出的鸟食。</p> <p class="ql-block"> 早上在日月山穿棉衣尚觉微冷,中午在青海湖已是“脱衣卸甲”,穿件衬衣仍大汗淋漓,相距不过70公里,海拔下降几百米,真实体验“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温差。</p> <p class="ql-block"> 圣湖白塔立于码头广场之中,与湖岸西边的吉祥四瑞遥相呼应,构成游客参观游览的开阔场所。</p> <p class="ql-block"> 祭海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朝廷将西海海神封为广润公并遣使礼祭,蒙古族有祭天、祭山、祭海的风俗,祭祀青海湖最初是源于蒙古族信仰萨满教,现今环湖的藏族人也参加这项祭祀活动。一路上都可以看到立于岸边或水中的五彩经幡。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民俗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湖面浴水而出的女神为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是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传说青海湖是其最大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会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湖水退下后,有道路直通雕像,供游人拜谒。</p> <p class="ql-block"> 二郎剑景区距西宁151公里,这里又被称为151基地,是因为中国海军鱼雷发射实验基地曾设于此,直至1985年完成使命后才为世人所知,在游轮码头西北向不远处还可以看到基地的建筑立于湖中,房顶“中国鱼雷发射实验基地”十个大字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 沿湖岸有不少雕像,岸边新建有许多蒙古包式的旅游宾馆,“青海湖宾馆”是二郎剑景区最早的宾馆。中午在宾馆的“德克士”炸鸡店吃快餐,服务态度且不评价,这是我吃过味道最差的“德克士”炸鸡。</p> <p class="ql-block"> 下午15时结束青海湖游程,在二郎剑亲水码头第三次合影留念,赶往151公里外的茶卡盐湖,又是一个1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