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小学历史简介

闫森

<p class="ql-block"> </p> 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小学始建于1956年。建校初期,称“建平县三家公社总校”,在三家公社五家大队北山三家中学院内办公,三家公社总校下辖19所村级小学,分别是:五十家子小学、西胡素台小学、东风(常家窝铺)小学、嘎岔小学、富和小学、小新地小学、房身小学、富强小学、大新地小学、平安地小学、东胡素台小学、新窝铺小学、东升(扫虎沟)小学、五家小学、三家小学、南四家小学、北四家小学、七家小学、新爱里小学。还有五个教学点,即东升小学下辖的大荒地教学点,东风小学下辖的甜水沟教学点,新窝铺小学下辖的小王子坟教学点,西胡素台小学下辖的北土城子教学点和河南教学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学点相继被撤掉。为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1981年,五十家子小学更名为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富和小学更名为富和蒙古族小学,新爱里小学更名为新爱里蒙古族小学。1983年9月,三家公社总校更名为三家乡小学总校,并搬迁至五家小学院内办公。1998年又更名为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小学。当时在校学生数3600名左右,教师约220人。<br> 根据上级要求,农村小学施行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2002年,七家小学、新窝铺小学并入五家小学,大新地小学、平安地小学、富强小学、东胡素台小学并入房身小学;2004年,三家小学并入五家小学;2006年,南四家小学并入北四家小学;2007年,东风小学并入西胡素台小学;2009年,小新地小学并入富和蒙古族小学;2013年,嘎岔小学并入富和蒙古族小学;2015年,东升小学并入五家小学。自2002年至2015年,先后经过七次合班并校,全乡村级小学由原来的19所撤并至现在的7所。即现在的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西胡素台小学、富和蒙古族小学、房身小学、五家小学、北四家小学、新爱里蒙古族小学。2010年,在原富和蒙古族小学校园内,创办了三家乡中心幼儿园。至此,三家蒙古族乡小学下辖7所村级小学和一所中心幼儿园。据2021年统计,全乡小学有在校学生1260名,教师126人。<br> 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小学现校址位于富和村,是2010年筹建,2011年5月动工建设,2013年10月竣工。2013年11月2日,三家蒙古族乡小学领导班子成员从五家小学搬迁到新校址办公;11月3日,原富和蒙古族小学师生和三家乡中心幼儿园师生搬入现校址;11月4日,原嘎岔小学并入富和蒙古族小学。<br>三家蒙古族乡小学现校址占地面积3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865.68平方米。其中富和蒙古族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2547.63平方米, 三家乡中心幼儿园面积2386.4平方米,食堂建筑面积553.65平方米,附属用房面积378平方米。<br>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小学自1956年建校至2021年,历任校长为:<br><b> 曲文向 陈品三 石永生 王海森 王章廷 朱景新 闫 森</b> <br> 2021年7月<br> <p class="ql-block"><b>2011年学校班子成员在老校址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2013年全体教师合影</b></p> <b>  刚搬入新校址时的绿化</b> <b>  小河流水</b> <b>  同一地点的变化</b> <b>  四墙一画</b> <b>  三路一街</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