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年华——我的知青生涯(十四)

五月歌行—俞青

<p class="ql-block">  七七年年初,中央作出了恢复高考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这要感谢邓小平老人家。据说当时我们高考试卷用纸都没有(可见文革对生产破坏有多厉害啊),是邓小平同志决定暂停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然后把这些印刷用纸当作高考试卷用纸。</p><p class="ql-block">  听到高考这个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机会读书了;忧的是不知道考试会怎么考,心中无底。</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届(76级)工农兵大学生,大部分都拖到77年年初才入学。前面提到的那位副书记是公社主管这件事的领导。我想读书,曾经找过他。他说那年公社机关只有一个中专名额,公社农机站的一位上海老知青,今年快25岁,中专招生的年龄限制在25岁以下。如果今年他走不了,明年中专就超龄了。而我明年还有大把的机会(77年我刚20岁)。自己想想,情况也确实这样。后来这位仁兄就去读了南昌的航空学校,毕业后分配在景德镇那个飞机制造厂(制造直升机的,就是后来生产昌河小面包车的那个厂)。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说这些工农兵大学生都是贫下中农推荐上去的。我觉得事实不是这样的。至少不是全部都是贫下中农推荐的。说是推荐,实际大部分上都是公社领导确定了,然后走走程序而已。至少在我呆得公社,几乎没有人是真正从下而上,由生产队的社员投票推荐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时,上级曾下发过一份文件,是有关张铁生这位“白卷”先生的。里面有他做的那份考卷的影印件。记得里面的题目都是初中水平的。如,水结成冰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当时自己就是初中老师,这些题目都给学生讲解过,觉得如果考这种题目那还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心中虽然有点“上下”,但还是“自信”满满的!</p><p class="ql-block">  江西在正式高考前,大概在五月份,在鹰潭搞了一个预考。考试完后,考卷就发下来了。一看试卷,就呆了!别说做了,里面有很多内容根本没学过!比如数学的三角方程、数学归纳法等等。在读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先是作为校篮球队的主力后卫参加了县中学生运动会,后来又参加了县中学生足球队参加地区中学生运动会,大半年就这样“快快乐乐“渡过了!可这时就傻了!没办法,只有赶快复习。恼火的是,虽然我在中学当老师,可那时根本没有教学参考书。记得当时地区教育局印了一套中学数理化的复习参考书,非常简陋,白色封面,封面只有简简单单的”数学“、”物理“、”化学“两个字。薄薄的一本书,把中学的的内容全部包含进去了!这时只好求助于我前面提到的初中班主任钟老师,他就把师母的笔记借给了我们(还有一位我初中同学和我一起备考)。师母文革前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是拿到了准考证而没能参加高考的“老三届”!后来师母顺利地经过高考上了地区师专。</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一件很尴尬的事。我同学借了一套文革前17年的高考数理化试卷,我们就把这套试卷折开了分头抄,抄完后再重新装订好还给了人家。可是人家一检查,少了一年的数学试卷!我们也不记得当时这套试卷中有没有这年的数学试卷,但是检查自己抄下来的笔记,也没这年的数学试卷。没办法,只能向人家陪不是!</p><p class="ql-block"> 锥剌股,头悬梁、、、、、、、</p><p class="ql-block"> 二个月后,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开考;</p><p class="ql-block"> 又二个月,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开榜,名落孙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分纪实,二分夸张,一分虚构的纪实小品文——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