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卷狂草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的热门法帖!

握瑜怀瑾

<p class="ql-block">《自叙帖》纸本墨迹卷,怀素书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凡126行,698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 ▲唐_怀素_自叙帖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自叙帖》乃怀素草书的巨制,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实在是一篇情愫奔腾激荡,“泼墨大写意”般的抒情之作。 怀素怀素(737~799),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僧名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 ▲唐_怀素_自叙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怀素的草书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气”。  ▲唐_怀素_自叙帖而《自叙帖》是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唐_怀素_自叙帖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唐_怀素_自叙帖在狂草书体中,以笔书特征最为明显。在点、画处理中以线条的变化为主,点在狂草书体中运用广泛,点的方向、位置影响着字体的姿态、章法和书体的风格特征。 ▲唐_怀素_自叙帖《自叙帖》中“不”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基本上由四个点构成,也有横竖连笔书写或者后两点连笔书写的,不管怎样的书写方式,点画的姿态均各不相同,大小、曲直、粗细、牵丝映带以及点画的行笔轨迹均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唐_怀素_自叙帖《自叙帖》在结构上处理字时较为灵活,长短大小、穿插错落非常自然。 ▲唐_怀素_自叙帖字内、字间姿态万千,字的重心、松紧、外观空间与字内空间处理以圆为主,兼用方、尖、多角等不规则空间布局和分割,在结体取势方面仍然灵活多变。 ▲唐_怀素_自叙帖其线条多呈现圆转为主,光滑流畅的特征,在用笔上以平动提按为主。 ▲唐_怀素_自叙帖《自叙帖》中常见的是笔锋灵活,四面出锋或者八面出锋的用笔特征。但在行笔中提按笔法充分,顺势或者逆势的弧线、圆圈较多,转换运笔方向使用圆滑的运笔方式,折角较小线条、牵丝映带处转换笔锋的方式也转折并用,整体上呈现出圆润姿态。 ▲唐_怀素_自叙帖《自叙帖》在字组处理上以稳重为主,而稳重特征的取得是靠汉字部件的变化和平衡取得。 ▲唐_怀素_自叙帖另外《自叙帖》中行距基本一致,其间也有穿插甚至少量汉字笔画的交叉覆盖,但这毕竟是少数,在整体风格圆润、笔迹细劲为主增加了变化和灵动之势。 ▲唐_怀素_自叙帖《自叙帖》的最大特色,就是它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最大,以至到了至高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 ▲唐_怀素_自叙帖当年,身处不惑之年的怀素,凭着惊世骇俗的《自叙帖》,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的崇高地位。<h3><strong>余下部分欣赏</strong></h3></br>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在临摹草书,就赶快收藏起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