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为13朝古都的西安,凝聚了中国历史长河中千年的文化精粹,周礼、秦制、汉典、唐诗熠熠生辉,唐长安城作为其中一颗耀眼的星辰,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依然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彩与魅力。含光门作为过往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昔日长安城的富丽与繁华。 <br></h3><h3> </h3><h3></h3> <h3>隋唐长安城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始令宇文恺营造新都,当年六月开始动工,按照“先筑宫城、次筑皇城、次筑外郭城”,至次年三月,基本完工,始称大兴城。虽然营建时间只有9个月,但除外郭城墙工程过于浩大而来不及完成外,其他诸如宫城、皇城、大兴宫、百官衙署,都会、利人两市(唐代改称东市、西市),诸多坊里与寺院道观,及龙首渠、清明渠等引水渠道,多已建成。建筑规模之大、工程进展之迅速,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史上前所未有。 </h3><h3>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遂将大兴城改称长安城。在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五年和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增修了外郭城墙;永徽五年在外郭城东西南三面九座城门之上修建了高大的楼观;开元时期在郭城的东壁,先后修筑了由兴庆宫北通大明宫、南通芙蓉园的夹城。 </h3><h3> 随着唐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增强,长安城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其规划宏伟、规模空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到了唐中叶玄宗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城发展到了最为繁荣的时期。诚如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所说:“唐人诗所咏长安都会之繁盛,宫阙之壮丽,以及韦曲莺花,广运潭之奇宝异锦,华清宫之香车宝马,至天宝而极矣。”而后,经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饱受战火摧残,多次遭受焚掠破坏,已逐渐凋敝。唐末藩镇朱温劫昭宗迁都洛阳之后,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改建几成废墟的长安城。韩建以原来长安城皇城为基础,放弃了宫城和外郭城。将新城改建为有着高大城墙的封闭的坚固堡垒。至此以后,唐长安城也不复昔日大唐帝国首都之荣耀,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城墙静静矗立于关陕大地之上。 </h3><h3> </h3><h3></h3> <h3><br></h3><h3> 唐朝丝绸之路的兴盛,使得丝路结点含光门成为大唐盛世外交大门</h3><h3></h3> <h3>含光门是皇城南面自西向东第一座门,门内左侧为鸿胪寺及鸿胪客馆,右侧为大社;门外西侧为西市,与东市遥相呼应,成为长安城中商贸集聚地。门上原建有庑殿顶建筑,至唐末遭遇黄巢、朱温两次战乱,被焚毁。之后,虽屡次被破坏但一直沿用至元,时间跨度长达730余年,直到近代被发掘后才得以重见天日。</h3> <h3>1986年考古发现的含光门城门遗址</h3> <h3>1986年、2004年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含光门门道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长37.4米、宽19.6米,以纯净黄土版筑而成,东部保存最高处8.2米,中、西部残存仅1米;有三个门道:中门道为御道,宽5.72米,东、西门道各宽5.35米,进深均19.6米,门道之间的隔墙均3.07米;东门道保留着唐代、宋代两层路面,中、西两门道是唐代的路面。门道中设石门限,两边有排列整齐的柱础石。门道及路土有明显的火烧痕迹,印证了“纵火焚剽,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旧唐书・僖宗纪》)的记载。 </h3><h3> 据史料载:“回纥以大历六年(771年)正月于鸿胪寺擅出坊市掠人子女,所繇官禁止,反怒,殴以三百骑犯含光门朱雀门。是日,皇城诸门尽闭,帝使中使刘清潭宣慰乃止。”由此事件不难看出含光门的重要作用。而其门道遗址的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更值得称赞。这一用纯净黄土版筑的门墩,一高一低,巍然耸立,其散发出来的黄土气息,让人浮想联翩,犹如长安城的雄浑气势散发出咄咄逼人的光芒。</h3> <h3>宋代仍在使用的含光门东门道</h3> <h3>按照10:1缩小之后的含光门模型</h3> <h3> 含光门城墙断面遗址,是对城墙发展史的立体展示,通过地层关系,形象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西安城墙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2004年的考古发掘,结合地层及历史可知,西安城墙最早修建于隋开皇二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其中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隆庆二年(1568年)改土城而为砖城,清、近代的多次修葺、增建,形成今天的规模。这段历经千年的城墙,见证了一代繁华帝都如大厦倾倒般轰然倒塌,亲历了兵火战乱、朝代更替、民族动荡,包孕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展示价值。这在我国现存城墙遗存中也较为罕见,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 <br></h3><h3> 从城墙断面中可以看出西安明城的外墙,从下到上,由上中下三阶所组成,每阶三十三层城砖,共砌筑青砖九十九层。九十九与九,都是中国古人认为之“极数”,过此则变。</h3><h3> 城墙作为防御工程,以高为上。居高临下,则可以压制敌人。《孙子兵法》中形容兵威,就有动于“九天之上”之说。中国古代的工程不但要合乎科学,在建筑中还要有意运用一些数字,将一些哲学与迷信的内涵暗暗揉入其中,以求吉利,可谓用心良苦。</h3> <h3>如果您有时间,不妨由城墙漫步至含光门,深入了解一下这座千年城门遗址。中国第一座城门遗址博物馆,唐代丝路起点的大唐国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