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典籍“不以智累心, 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原文与简译

红梅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韩非一一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 、哲学家 、散文家 、法家代表人物 。</p> <p class="ql-block">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p><p class="ql-block">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一《韩非子.大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译文:</span></p><p class="ql-block">不让智巧烦扰心境,</p><p class="ql-block">不让私利拖累之身;</p><p class="ql-block">把国家的治乱寄托在法术上 ,</p><p class="ql-block">把事物的是非寄托赏罚上,</p><p class="ql-block">把物体的轻重寄托在权衡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赏折:</span></p><p class="ql-block">这是韩非子对执政者提出如何治国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那就是要“去智”“去私”,依靠“法术”“赏罚”。老子说:“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告诫君主侯王,治理国家要“绝智弃辩”,要去除聪明才辩。又说,“绝智弃便,民利百倍。”也是说的同样的道理。老子又多次主张“去私”,他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重在利万物,讲究无私。又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减少私欲,保持素朴之心。又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只有大公无私的人,才能最终得以王天下。韩非子在老子“去私”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治理国家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私欲,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依靠“法术”“赏罚”,则是韩非子自己总结商鞅与申不害等人的思想提出来的具体治理国家的方法。商鞅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法”,申不害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韩非子将他们集合起来,变成了“法”“术”“势”并用。这就有了“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的提法。</p> <p class="ql-block">该诗句是韩非主要讲了怎样治理国家等内容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时代不同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也应该随着发生改变。同样,治理国家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其最直接的动力是追逐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纯粹的利益关系。既然这样,那么当君王统治天下的时候,使用道德教化是没有什么效果的,而应该用利益去调动老百姓。然而,如果不能有效地把人的好利之心纳入一定的秩序,就有可能危及当权者的利益。为此,必须使用强权和刑罚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必须对整个国家实行法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后语:</p><p class="ql-block">翻开一本古朴馨香的历史书册 ,呈现在眼前的 是每一位历史名人的风采;这些都会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充实,因为他们有着无限的魅力 !更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款靓丽的瑰宝,诗人志趣、气度、神韵、博大、精深,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 ,更包含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