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The Milkmaid</p><p class="ql-block">作者/【荷]约翰内斯·维米尔 创作时间/1658—1660年</p><p class="ql-block">尺寸/45.5cm×41cm 现收藏地/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b>作者 热衷女性肖像的画家</b></p><p class="ql-block">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年)是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与哈尔斯、伦勃朗合称为荷兰三大画家,他很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原始的美,作品中往往渗透出一种纯粹、质朴的诗意。</p><p class="ql-block">维米尔喜欢描绘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他绝大部分的作品内容都是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尤其喜爱画女性的肖像和活动,多以当地殷实的家庭妇女为主体形象,流传下来的肖像画中,女性人物有40位,男性人物仅有13位。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花边女工》等。</p><p class="ql-block"><b>品赏 平凡中的美</b></p><p class="ql-block">《倒牛奶的女仆》描绘了简陋厨房的一角,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穿着黄色上衣、系着蓝色围裙的淳朴妇人正在把陶罐里的牛奶缓缓倒出。她神态平静、安详,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屋子中的每一样物品都静悄悄的,铺着桌布的桌子上面还摆放着粗糙的面包和一个水壶,墙壁上挂着一个竹筐和一个老式的油灯。这里的一切摆设都是那么平淡无奇,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平凡、朴实中的崇高和美丽。</p><p class="ql-block">《倒牛奶的女仆》画面轮廓清晰,环境朴素,它是维米尔被近代人赏识的开端之作。维米尔在他的时代里一直受到冷落,直到人们开始追求本真,自此,维米尔高超的技巧才开始为人们所欣赏,这也对19世纪末著名画家米勒和凡·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画中女仆的真实身份</b></p><p class="ql-block">维米尔喜欢画忙碌的仆人,但据说《倒牛奶的女仆》《花边女工》等这些画作中的人物,都是受雇于维米尔画像而打扮成女仆模样的富家少女。但经过维米尔的创造,却显得大方质朴,丝毫没有做作之气。</p> <p class="ql-block"><b>图解油画</b></p> <p class="ql-block">1 脸</p><p class="ql-block">女仆柔和的侧脸和恬然自足的表情,呈现出一种宁静、清雅的氛围。</p><p class="ql-block">2 牛奶</p><p class="ql-block">女仆手中拿着个壶罐,正在倒牛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p><p class="ql-block">3 晨光</p><p class="ql-block">窗外的晨光清清淡淡地照进室内,烘托出一种自然且平静的氛围。</p><p class="ql-block">细节 隐藏的细节</p><p class="ql-block">暖脚炉后面的墙上,贴着的瓷砖上画着小小的丘比特,暖脚炉和丘比特在当时有着很明显的性暗示。然而女仆完全无视了能让她舒适的暖脚炉,而是专心致志地用不再新鲜的面包和牛奶做着面包布丁,从中可以看出17世纪的荷兰崇尚勤俭持家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b>细节 安静祥和的气氛</b></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并不只单纯地描绘了女仆安于自己工作的画面,她的背后折射了一个黄金时代的荷兰。荷兰人是现代商业制度的开创者,在银行制度、股份制度等方面都是先驱。画面上女仆的气色饱满,神采奕奕,又不失淳朴,折射出当时那个富庶的荷兰。</p><p class="ql-block"><b>技法 灵动的光线</b></p> <p class="ql-block">《倒牛奶的女仆》这幅画中从左侧的窗透进来的冷色调且略显模糊的光线,给人一种空气流动的感觉。这是由于光线在女仆身后的白墙上形成一片“由深到浅、由暗到明、由模糊到清晰的光晕”。</p><p class="ql-block">女仆身前是晦暗的阴影,而身后充满明朗的光辉,正好把人物形象和外轮廓衬托出来,让人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她恬然自足的表情,这样既能突出主人公的主体性,也塑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p><p class="ql-block"><b>技法 色彩融入环境</b></p> <p class="ql-block">在《倒牛奶的女仆》中,维米尔使用了柠檬黄和大色块的蓝色色彩搭配,本来这两种色彩是反差较大的,可是在仔细观察下就能发现桌布、面包和牛奶罐的表面都有一些黄和蓝的散点式笔触,它们自然地融入物体的固有色之中,与画面黄和蓝的主体色调相呼应,使得整个房间似乎都散发着黄与蓝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而在物体的高光处使用的更为细小的黄、白、蓝点状笔触,生动地描绘出光线在物体表面发射出的灵动的光辉,使得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器件,这最朴实而平凡的女仆,都仿佛变得“通体发光”了。</p><p class="ql-block"><b>技法 X形构图</b></p><p class="ql-block">画中简朴的厨房角落被画家刻画得细腻且饱满,桌面、女仆的衣裙以及壶罐相连形成一个正三角形,而墙上的藤篮、女仆的脸以及壶罐形成一个倒三角形,构成了舒服且合理的均势。在光线的照射下,视线顺着墙上藤篮、油灯的影子,再沿着两边桌布延伸至画的底端,形成了一个X形构图。女仆身后墙上的大片留白,也为这样的构图做了很好的映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