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水酒

铁汉柔情

<p class="ql-block">  老永兴人,都眷念永兴水酒。 中华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以贵州茅台领冠的十大名酒,还有成百上千的各地名酒,更有数不清的地方土酒。仅原郴州地区的好土酒,我就喝过嘉禾县的倒缸酒、耒阳县的虎骨酒、资兴县的蜜汁酒。但我更钟爱永兴水酒。 千百年来,不知是何年,永兴人靠一江便江好水,酿造出永兴水酒,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永兴人情有独钟,偏爱这一口永兴水酒。 永兴水酒,既不是品脾名酒,也没有闻名遐迩的故事,只是我家乡的一种淡淡的土酒。 永兴水酒,香甜可口,老少咸宜,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妇孺儿童,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均喜饮好喝。永兴水酒由坳头上靠便江河边永兴酒厂酿造,用料为永兴产的精细糯米,佐以便江河水,精细配方多道工序调制而成。此酒最讲究新鲜二字,需新鲜糯米、新鲜洁净的河水酿造。新鲜水酒需当天售卖,当天饮用,隔天则混浊变味,倒作猪饲料。水酒呈淡黄色,清香袭人,无糖自甜,酒虽不烈,淡而不寡,芳香沁人心脾,甘甜勾腸挂肚。喝一口,满腹的乡愁忧烦便消弥于无形,饮一壶,滔滔的土话俚语就倾述至不尽。 永兴水酒,夏可消暑除热,不是饮料胜似饮料;冬能驱寒升温,不是补药胜似补药。它是平民的好友,价廉物美,一角六分钱一斤,数十年不变;普通市民的仙伴,陶情冶性,无酒醉伤身之恙。人人可饮,开饮有益,虽乐此不疲而无伤大雅,既便是学生、儿童也不禁此口。永兴人,从小饮的第一口酒就是永兴水酒,幼儿开荤,均由有福长者拿水酒为乳臭未干的儿童开荤。祷告神灵,保佑幼儿长命百岁,猪样狗样,百病不侵,健康成长。既使是外乡人,到达永兴,也会慕名来吃这碗永兴水酒,饮后均笑逐颜开,赞不绝口。每逢重大喜庆节日,家家打得一壶水酒,举酒欢聚一堂。待到清明、中元节,三杯水酒敬神鬼、祭祖宗。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中华儿女,酒的子孙。永兴水酒,上可通神达仙,下可驱邪镇鬼,中可润万民,聚同心,福泽绵长。永兴水酒,饿时可充饥,困时可提神,忧时可解愁,喜时可添乐。正所谓:穷也罢,富也罢,喝吧;兴也罢,亡也罢,饮吧。</p> <h3>  我所熟悉的五十、六十年代的永兴城,是一条长约三华里东西走向的大街。东头从关帝庙起,依次经东正街、县正街、西正街至坳头上胜利街止。东西两头高,中间低洼,形如锅状,中间县正街之圩坪里最低,每次发洪水,最先被淹就是圩坪里。 永兴水酒铺,县城有几处,散布于东西一条街上,最有名的老字号当属位于城中心圩坪里的王宜习酒铺。王老板的酒铺是临街门面,丁字路口从东往西靠河一边的第一间房子,上下两层,上面是王家臥室,下面是酒铺,屋后是厨房。王老板是衡阳人,三十年代到永兴县城卖水酒。五十年代,我从小就见王老板在此卖水酒,他五十多岁,中等身材,微胖,跛足,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常年戴一顶无边沿的湘色绒帽,帽顶一粒圆珠扣,穿一件灰布长衫,如电影《林家铺子》中的林老板一般打扮。王老板为人忠厚老实,逢人先开笑脸,一笑两酒窝,无论来人年龄大小开口就喊“您老人家”,和蔼可亲。 每天清晨,天刚亮,王记酒铺就开门了,取下临街铺子上半截木推板,露出酒铺全景。进门左手边是一排一米多高的木柜台,柜台上放有几个瓷酒碗和海大碗,供客人倚柜当场饮酒用。柜台内放有数个大酒坛,酒坛用沙袋压实。平时,王老板坐在柜台内放置的一张高木凳上看街,来客打水酒,他欠身揭开沙袋,拿一把酒提从酒坛内打酒,酒提子有一两、二两、半斤的,均为圆柱形,早先是竹制筒管状,后来是马口铁皮制成的酒提子。永兴水酒均为一角六分钱一斤,货真价实,数十年不变。王老板童叟无欺,打的酒足斤足两。水酒从酒厂装坛用板车运来,每天卖多少坛王老板自有定数。尚生意超常,半天卖完,可雇人去酒厂拖酒补充。尚生意清淡,则卖至深夜方关铺门。若仍有少量剩酒未卖完,第二天宁可送人作猪潲水,也不再卖给顾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个中辛苦,可见一斑。</h3> <h3> 永兴水酒,也有歇业的日子,每逢便江河涨大水,河水混浊,酒厂停业,水酒店无酒可卖。 一九七二年冬,我应征入伍离开了永兴。身处异乡,也常常思念永兴水酒。到我回归故乡后,不知何时永兴水酒已不复存在了。我感到惆怅和愁闷,永兴水酒是何原因消失了,是因失去了一江清彻的好水而造不出了还是价贱利薄放弃了酿制?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随着永兴人的觉醒,明智地治理山河,整治环境污染,禁河,便江水逐渐恢复生息变得清洁。盼永兴人眷念的永兴水酒早日归来!那时,我们共同举杯畅饮一一永兴水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