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之路-1

张永旭 唯義空間

<h3>中间这货是我</h3><br><h3></h3> 一本奇书<h3></h3> <h3>内页</h3><br><h3></h3> 小学美术老师<h3></h3> 开始梦想的时候<h3></h3> <h3>好友 同事</h3><br><h3>启蒙之路</h3><br><h3></h3> <h3>烤馕 一米三油画</h3><br>小时候,老师在班里有一次问我,人物描写当从哪里入手呢?我说,应该是从特征开始吧?老师笑道,很对!听说你喜欢画画,所以就试着让你回答一下看看。的确,从小我就属于爱动手也爱到处涂鸦的兵团娃,图画本画满了就往墙上画、门上画、地上画,父亲非常严厉,喜欢整齐,关于美术他不反对也并怎么太赞同,他觉得我需要调教,要多碰些钉子,难题就容易自己解决了,还有他认为我以后最好先去参军,经历了磨练才会懂得何为珍贵,不过母亲很支持我去画画,还常托人给我买些专用的材料。看到那些能几笔就画出人物特点和传神动态的技能,我十分渴慕,盼望自己也能如愿。后来,总之,家里的体力活,几乎都让我给承包了,像什么打个土块,建个棚子,挖个菜窖,养些兔子,盖个鸡窝,生火做饭,样样不在话下,甚至木工活,铁匠活,我也能有模样的研究起来,只要看上几眼别人是怎么做的,我就能自己捣鼓起来。有一年我特别想要一副冰刀,但未果,家长说太贵,于是我四处找来铁板,钢凿,榔头,还真的在家里的火炉里添煤加温,烧红金属,敲敲打打,不久一个能在河里滑冰的冰刀就就被我弄出来了,虽然不怎么好看,不过我明显感到因为不断尝试想象力也在提高了,所以像画画、书法、木刻版画、泥塑之类的美术自然自己就做了起来,随后又参加了学校和团部组织的不少活动,还获了不少的奖,于是兴趣大增。<br><br> <p class="ql-block">俱乐部后花园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在外面写生时,一些熟悉我的大人,一边看我画画,一边好心的对我说,除了坚持探索,还要知道,艺术就是干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混出个头的事,后来又在杂志里我认识了梵高,他的命运使我知道了,学艺术没有一帆风顺的,甚至还是一件挺冒险事,不光需要独特性、运气、忍耐力、更要意识到思想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宿舍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慢慢我发现,可能很多文艺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为什么不从在语文学习中掌握到的规律,去举一反三,应用到美术上呢?比如光影、节奏、色调、渲染、白描,立体、构思、创作,等等,都是老师常常提到的概念,我应该去好好体会在美术里将如何表现发挥!因为没有老师专门辅导,现在想当时意外冒出的方法,还是比较可行的,一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二来,又促使了我对基础知识产生了主动热情的动力,第三,不光有了兼收并蓄与姊妹艺术相互切换的思维习惯,还博采众长体会到了向经典艺术靠近的愉悦,也明白了,是那位语文老师给了我重要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小闸门 跳水碰晕的地方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这个老师姓杨,江浙人,瘦高敏捷,有一种青竹兰草密的气质,每次学习新课文之前,他都会在黑板上写出文章的题目,随后再诵读一遍,如今我一想起孔乙己这个形象,就会想起这位老师在讲台上所演绎出的,那位没落破产的旧中国时期的文人,慌忙认真的给孩子们分发茴香豆,再引发出那个封建士大夫因为多识了几个字就自视高贵起来,让人怜悯又让人厌恶的画面,和作者勇敢批判那个把人带向毁灭的糟泊社会体制。有一次在学习夏衍的报告文学《包头工》中,当他读到那些因家境贫寒,女孩被迫出卖到工厂,等待她们的却是女奴一般的遭遇时,我发现老师侧过头去,竟在擦拭控制不住悲痛,我知道,那就是艺术所带来的共鸣和震撼。之后又听老师给我们讲起,汉唐以来的中国,曾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却在近代因内外之由,已堕落成了东亚病夫和帝国主义者们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了,为了洗去耻辱,在五四之后,青年人开始觉醒,意识到为了救亡,必须使他们的作品成为了清扫封建垃圾的扫帚,和改良社会去除顽疾的武器。</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的团部 小油画 还记得那天冻的直跺脚</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也在江浙一带,父亲说,我的名字还是祖父给起的,大概也包含了他的某些遗命吧,又说,在过去,像我这个年龄的男孩早都上山砍柴了,你祖父也是那个年龄,就去部队参加抗日了。做为老大要起带头作用。虽然还没见过祖父,不过他的笔迹我到是很早就见识了,因为家里很多用毛笔书写的信都是祖父寄来的,竖版,繁体字,我知道那都是很漂亮的书法。有一年全家人一起回了老家浙江诸暨探亲,终于见到了祖父,可惜也是最后一次,那时爬山走路他都要背着我,临别时还送了我一把木头抢。诸暨地属山区丘陵,土地历来贫瘠,人们养成团结互助,刚直不屈的性格,家家书香门第,为人侠义忠孝,去参军的人比较多,抗战胜利后,祖父随即解甲归田,衣锦还乡。多年后全国解放,他听说新疆有一位他的胞衣在改编后的兵团里任职,于是写了一封信,买了一张单程票,让父亲亲自带去,并要求他留在新疆发展了。于是在五十年代父亲就到了新疆军垦在天山脚下的一个连队里,住起了地窝子,干起伐树,盖房子,养马,种旱田的日子。在连队他还算的上是有文化的人,很快干起了文教的工作, 平时要写些标语,编快板,去前方组织表演,还要写简讯画宣传画,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放电影,所有的一切技能都是在兵团这个大家庭大熔炉里练就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小学生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母亲是浙江湖州人,去新疆前她读的是幼儿师范,会弹一手好听的风琴。一次我去城里买书,回来后以为吃坏了肚子,发烧难受住院,吃完药很快就睡下了,第二天母亲要出差好几天,她很担心我的情况,半夜又去了一趟卫生队,结果吓了她一跳,原来去疼片失效后,我一直在床上打滚喊痛,母亲赶紧去找医生,冯医生正在巡诊,她是上海知青,紧步过来很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立刻推进手术室,亲自开刀手术,一切非常顺利,后来冯阿姨一脸汗水的说:好险啊,离穿孔只差半分钟。不久我又遇到了一次险情,去干渠里游泳,跳水时头部却误撞到了水下的一块水泥墩子上,眼前顿时一片漆黑,在水里毫无知觉的漂了很久,我像是听到母亲叫我的声音:你不是那么喜欢的美术吗,你不是想去努力画画吗?为什么还不上岸?突然眼前一亮,却在发绿的水下,觉得需要呼吸,就划到了渠边,登岸后发现头部还没什么大碍。是的,我已经历过了、体验过了空寂黑暗的滋味,学艺术再难也不会比这更可怕的了。</p> <p class="ql-block">招待所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家里很早就有一本小画册《门采尔素描》,过去我只是把它当成小画书去看,还把里面并不连贯的素描,编成了故事,讲给其它的孩子听。后来我开始注意到,要画出那种用线条去处理光影感知形体的画法,还真与我们的传统是非常不一样的,而且他所画的人物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光影,多像有时晚上家里停电后,我们点起油灯围在桌前的样子?暗部的表现也是西方古典油画的特点?为何我们没有这个传统,到底是谁更高级呢?又通过门采尔所描写的街道和高度近视青年难过的表情,使我似乎看到了十九世纪德国市民的生活,我还注意到巴比松画派里的米勒,用画笔表现了人们向往田园渴望幸福的主题,用的也是类似方法,我感到自己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往哪里靠拢了。</p> <p class="ql-block">天山深处 水彩</p><p class="ql-block">文革初期,父亲在团部成功完成了一张巨幅逼真的主席像,后来我们家还调到了团部,我也从用过的颜料堆里捡到了不少还能用的材料,心想以后可以用它们去画油画了。不久一夜之间,在俱乐部的外墙上到处贴满了大字报,还经常用浆糊一遍一遍的刷上新的内容,好多人都跑去围观,我虽然也不懂上面说的内容,但可以感觉到人们的表情开始变得紧张、不安、和仇恨起来了,广播里的声音也在激扬的响亮着。那时家里也总会集聚一些父母在连队时的老战友,他们常常感慨、怀念在解放之初为建设新中国,艰苦开拓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几年后,又听说不少人家的冤假错案开始陆续平反了,原来文革已经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冬季老龙河</p><p class="ql-block">一次,发现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蹲坐在校园的墙边上晒太阳,穿着一身的旧军装,眼神里却尽是恍惚。下课没事的时候,好奇的男孩子都围了上去,问他,为啥他手腕上有很深的伤痕,他就把双拳合并显出一种痛苦样子,表示是带手铐留下的印记,随即他又一脸的和善,好像说的是别人的事,听人说,之前他是一个很帅的小伙,因为参加过文革派系间的战斗,后来入刑,看得出他也受了不少的苦,后来就有些疯了,他可能还不知道他已经刑满释放了?更不知未来他还要去往哪里吧。大家后来都没再见过这个人了,据说在街上,有人递给了他一支卷烟,里面暗中放了一个鞭炮,他一脸喜悦,接过烟点燃吸了还没有几口,一声爆响,他的手指被炸成了烂西红的样子,惊吓之后,大概他灵魂也给彻底的炸飞了吧。</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团部食堂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恻隐之心总会让我再次想起那个受苦的人,为何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得到的却是人们的戏弄呢?如何才能人人相爱,去释怀历史的伤痛?当天夜里还下着大雪,万家皆睡,我听见燃烧内心在对自己说,拿起画笔,去画下去吧。我在路上拼命的奔跑。之后只要一有空,我就跑去父亲办公室隔壁的机关阅览室,去看画报上的世界名画,去读参考消息,世界知识等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图书有限,但我还是看到了像高尔基的三部曲,还注意到了不少思想家的名字像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歌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有一种看到光明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深冬套兔子 小油画</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在美术的专注,十七岁才高中毕业后不久,就有幸被破格安排到了团子校当了一名美术老师,很快不光在绘画材料和图书杂志方面也给予了支持,还鼓励我抽空去外面进修提高业务。我有了一种迈出了大门,打开了眼界的感觉,继而又了解到,原来我们那时的美术形态,基本都是苏联及东德模仿在启蒙运动之后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所发展成的现实主义的结果。现代主义为什么又从写实传统回到抽象回到了音乐性回到了东方,回到启蒙之前的世界?他们在找什么?动因是什么?虽然现在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这点,但当时并不清楚,只是知道,我可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与大国相配的并能有所建树的创作性的艺术形式!那么对西欧印象派作品的认识完全有必要的,可是在民国期间,鲁迅先生介绍的德国版画家都是属于后印象派表现主义形式的艺术,对当时的左翼艺术包括油画文学电影等等都带去了巨大的影响。可见今天的艺术还处于模仿的状态,差距不小啊。那时我除了继续写生,还试着做了一些适合报社使用的作品用于投稿,我开始有了想要探寻新艺术的要求,不过新的疑惑随之又堆积如山,比如,为什么中西的古代经典都处于求仙世界里?那些东西是不是也是一起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要摒弃的东西?画石膏像目的是什么?佛像里面是否就隐藏着希腊的痕迹?中西很多杰出古代画家不一定知道古典希腊,就不能成为画家了吗?大众艺术就是商业化?大众艺术缺乏诗性?优秀的电影为什么震撼远超绘画?、、、我相信未来一定能找到答案。我好像一下突然感知到了,为什么父亲当年没有按照惯性也要求我去画画,而是让我自己萌生热情,认识到了艺术的目的,自我意志才会出现,从而变成真正的理想!真是煞费苦心了啊。永旭 2015</p> 玲玲在学习 速写 两张办公室 速写 在昌吉旅馆 速写 织毛衣的母亲 速写 家门口 速写<h3></h3> <h3>职工的午餐 版画 参加工作后经常开始向报社投稿</h3><br><br><br><h3>以上画作皆完成于17至20岁之前,之后还会有几个不同时期的内容继续在此分享,如果你觉得喜欢,欢迎关注,转发,转载。</h3><br>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LajJ1SYJ30gaL2tNp0CTA"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有空的朋友建议点击,查看原文,可以看到作品原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