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摆放”随感

余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江卫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学校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每到期中、期末,学校都要组织学情监测,以调研、诊断半学期或一学期教与学的情况。在组织过程中,有个环节:考前清场。学校要求所有班级、所有学生把书包摆放在教室外走廊上,具体要求是:沿着走廊墙壁、从教室前门开始、书包统一正面向东、一列或两列整齐依次树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我在远处细细观察,对于这一要求的落实,有三种执行情况:一种是班主任在教室的前门外,要学生把书包从教室拿出来,按学校要求,监督并指导学生依次摆放。第二种是班主任没有出教室,而是一个学生干部(责任人)在前门外监督并指导其他学生依次摆放。这两种摆放的情况都很好,一个个书包犹如列队的士兵。第三种是教室前门处没有老师或学生监督,学生从教室中把书包拿出来,自行按之前学校提的要求摆放。这时出现了两种画面,一种是:有些班级,学生把书包拿出教室后,一个个训练有素并习以为常的把书包按学校要求整齐摆放好,效果仍然犹如战前列队的士兵。但也有少数班级出现另一种目不忍睹的画面:大部分学生出教室后,把书包沿着走廊墙壁一丢,不管方向、更不看书包是倒还是立。甚至有三五个书包不是一列,而是一团。结果是这个班的书包犹如战败的士兵,散兵游勇,东倒西歪,溃不成军。我想,这是不是学生精神和班级文化的体现?由此,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应该有些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管理中学会“放手”</b></p> <p class="ql-block">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都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内涵,更关系到一个学校是否可持续发展。如何管理一个班级?方法不一而足,有事必躬亲型,有任尔飞翔型,有阵地死守型等等。死守和放手,哪一种才是班级管理的上上之策?前文所述的关于“书包摆放”,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一种是班主任亲自上阵,这是尽责;另一种是安排和指导班干部管理,这是上层;但还有第三种,是教育引导全班学生自觉行为,这才是上上层。后两种都是“放手”,但前者可能只培养和提升了一个学生的能力,而后者却培养和提升了一批学生的素养。指导并“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是教育需求和趋势,是我们必需要适应的教育新常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管理中注重“细节”</b></p> <p class="ql-block">  教育往往就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关注这样的细节和小事,实质上就是在追寻教育的细腻和精致。细节教育核心要素是“细”“小”“实”,把教育细化到“时时、处处、事事、人人”,强调突出的是对教育过程每个环节的全面关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着成败,影响着品质;细节蕴含着“真”,也彰显着“美”。教育学生要做“真善美”的人,那么我们就要关注细节,注重细节,管理从细节做起。我们对书包摆放是这样的细节要求,其他日常管理也应该是这样。句容三中有位资深班主任汤家科老师,也曾是我的老师,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以细节管理出名,就连不在他“管辖范围”的早读,他也对学生提出“腰坐直、书拿正、声放大”的早读要求,并让学生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这是细节管理,更是一种精气神和班级文化。</p> <p class="ql-block">  捷克前总统、剧作家哈维尔有句名言:“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管理中融合“五育”</b></p> <p class="ql-block">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那么,“五育”并举,我们在常规管理中,如何落实?就拿书包摆放这个例子来说,“摆放”只是个形式、只是件小事,但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我们旨在从形式上提升学生的集体观念,从小事上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这是融合的德育。但进一步挖掘,它还会增加新的教育功能——美育。一个个零散的书包,随手一丢,它们就像一堆垃圾;但用心摆放,整齐列队,它又会变成走廊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不仅在视觉上彰显“美”,在感官上,它又像一个个英姿飒爽、接受检阅的士兵,代表着一种精神,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美育不仅是要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还需要我们指导和教育学生创造美。再如阴雨天学生所带的雨伞的摆放、教室的布置、一面板报的创作、一个班徽的设计等等班级文化建设,都可以让学生来讨论美、认识美、创造美。美,无处不有,美育,无处不在。以此为例,五育并举,在学校会随时悄悄发生,只是我们有没有随时抓住教育的契机。</p> <p class="ql-block">  书包摆放虽是个小问题,背后却折射出教育管理的大智慧、大艺术。以书包摆放引发的思考文字,供正在教育智慧、艺术中摸索的同行共勉。</p>

书包

摆放

学生

教育

班级

管理

教室

细节

学校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