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福建土楼的圆梦之旅

琴语禅音(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因为血液中流淌着客家的基因,所以从小就对客家文化有一份天然的关注。虽然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但是却拥有自己的语言、音乐、服饰、饮食和习俗等,尤其广为人知的特色土楼。那年八月,我与小弟一起陪父母回乡探亲,看到自己小时候居住过的土楼年久失修毁损严重已经无法恢复,心中难免有些五味杂陈。要不,我们去看看福建那些保护完好的土楼吧?这不仅仅是母亲,也是我们几个人心中共同的夙愿,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来个圆梦之旅呢?说走就走,立马出发。</p> <p class="ql-block">  福建土楼历史悠久,其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而保护完好的福建土楼又以永定、南靖和华安三处最有名。在那里还有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美丽的误会”: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卫星侦查发现,在中国闽南的崇山峻岭中,隐蔽着类似核反应堆和导弹发射架的核基地,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随即派遣间谍来探查,最终证实这并不是什么核基地,而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生土木质建筑群。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选其中的就是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所以,我们自然是直奔它们而去。虽然时间有点赶,但小弟的驾驶技术堪称一流,加上天公作美,我们一路都非常顺利。</p> <p class="ql-block">  从上图这块石碑所刻的文字介绍中可以了解到,拥有“福建土楼”最多的地方是永定,一共有23000座。其中圈数最多,建筑规模最大的便是承启楼。有着“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位于永定高头乡高北村,明崇祯元年(1628年)破土动工。花了81年时间,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其“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是永定客家土楼群——高北土楼群的组成部分。1986年邮电部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便是承启楼。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p> <p class="ql-block">  素有“东方建筑明珠”和“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的振成楼则是位于永定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它最初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其结构上按八卦理念设计,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俗称八卦楼。而局部风格,包括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颜色,又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从整体布局上看,它既有苏州园林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特点,堪称中西合璧之建筑奇葩。</p> <p class="ql-block">  在振成楼前,我们看到一些有关“天涯明月刀”的标记和图文,当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这是腾讯与当地合作的一个沉浸式文旅项目,具体设想就是根据《天涯明月刀》游戏IP、客家文化和土楼建筑特色,以电竞元素为主题,融入土楼+电竞+时尚+民宿等元素,进行数字化内容创作,开发沉浸式互动演出、剧本杀游戏等业态。并增加36间以电竞和国风为主题的高端特色民宿客房,提升永定的旅游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在一栋土楼的外墙边,我们看到一位正在向过往行人叫卖凉粉的老婆婆,听她说的是客家话,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尝试着用很久不用的客家话跟她聊了几句,还买了5杯凉粉。说实话我有点小激动,虽然我们两地的客家话不尽相同,但互相还是能够听懂对方说什么的。老婆婆说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平时都会在这里卖东西,家里小辈大多都在外面打工。</p> <p class="ql-block">  裕昌楼是我见过的最具特色的土楼,号称是土楼的鼻祖,又叫“东倒西歪楼”。在路口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块指示牌,上书“中华第一奇楼东歪西斜700年裕昌楼”的字样,其中英文介绍也简洁明了。该楼位于南靖的书洋镇下版村,始建于元朝中期,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最初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可谓是早期股份制的产物。裕昌楼最大的特点是柱子东倒西歪,最大的倾斜度为15°,看起来摇摇欲坠,但却经受700年侵蚀和无数次地震的考验至今依然如故。稍微有点遗憾的是,如今这院子商业气息太浓了,进门一看就像个贸易市场。</p> <p class="ql-block"> 顺昌楼,位于南靖塔下村溪流一侧,是村内比较大的一座圆形土楼,也是塔下村“太极水乡”所指的太极图案中的两个圆点之一(另一个圆点是裕德楼)。土楼共4层高,土楼内还套着一圈。</p> <p class="ql-block">  南靖最有名的土楼莫过于田螺坑土楼群,即传说中的“四菜一汤”。该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主要由五座土楼组成,包括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它们是福建土楼群的代表作,蕴藏着我们中国人的建筑、生活和美学智慧。它们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构成人文造艺与自然环境巧妙天成的绝景,令人叹为观止。从景点的图示中可见“四菜一汤”的具体名字、位置和楼形。您看,椭圆形的那座叫文昌楼,方形的那座叫步云楼,振昌楼、和昌楼和瑞云楼三座都是圆形土楼。据说,能在“四菜一汤”看到彩虹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当地人都很少看到。而那天我们却十分幸运地遇见了彩虹,时间不长,但非常绚烂。</p> <p class="ql-block">  提起土楼的形状不得不多说两句,大家对圆形土楼可能印象比较深刻(我老家的土楼是方形的),这次福建永定和南靖之行才发现,土楼的形状可真多,听说大概有几十种不同的样子。比如洪坑村小刘家,他们居住的土楼就是三角形的。小刘是一个来自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妹子,一见面她就跟我们开玩笑说自己是在厦门打工时被男朋友“骗”到他老家洪坑村的。现在他们已经结婚了,守着老人和两个孩子,生活安逸又幸福。除了和丈夫一起忙家里的茶叶和烟叶种植之外,小刘平时还在村里做做导游贴补家用。她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关于土楼和他们村子的历史与现状,还邀请我们去她家喝茶。他们家的土楼虽然不大,但因为是这一地区唯一一座三角形土楼,所以显得很特别。</p> <p class="ql-block">  小刘非常朴实,不停地给我们递茶(他们自家茶叶泡的),还再三让小弟品尝他们自制的香烟。她并没有主动开口让我们买她家的东西,事实上我们也没有买她家东西,可她依然非常热情的陪我们到处参观,趁我父母在她家喝茶的功夫,她还特意带我和小弟上后山观看了全村的面貌。告别的时候,小刘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p> <p class="ql-block">  此行我印象最深的是塔下村,它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是典型的客家聚居地,是构筑于“两山夹水、铁扇关门”山川形胜中的太极状中国传统村落,格局保存完整,被誉为“太极水乡”。可以说,深山峡谷中的塔下村绿树成荫,水源丰富,生机盎然,宛如世外桃源一般。不仅如此,塔下村还拥有客家木偶戏、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1月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8月入选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p> <p class="ql-block">   据说,塔下村尊奉的张氏祖先,是宋朝淳熙年间的进士,闽粤开基始祖张化生的第九代孙张小一郎。而张氏族人自明朝初期,迁居福建,迄今已有近六百余年历史。塔下村的标志性建筑是张氏家庙德远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一座罕见的祠堂建筑,是中国现存的较完整的古代姓氏祠堂建筑之一,是塔下村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远堂位于村东山麓之下,它背坡面水、坐北朝南,正面古式牌楼上是彩色瓷片镶嵌的双龙戏珠,形象栩栩如生。其屋脊上有各色瓷片剪黏的浮雕,有三国志、封神榜等历史人物;有龙、凤、狮、虎、麒麟等珍禽异兽;还有梅、兰、竹、菊等百花百草,形神兼备,构图精巧。听说,在我国台湾省台南境内,也有一座几乎一模一样的“德远堂”,有待考察。</p> <p class="ql-block">  张氏家庙最大的亮点就是其形制格局深谙风水之道,它前面有一个汪半月形池塘,在石子铺陈的弯道上,竖立着二十多座石龙旗杆,蔚为壮观。石龙旗杆也是客家特有的建筑,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一座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而且,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不同,石龙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等都有区别。比如文官会在旗杆顶端雕刻石笔(民国以前,多为文官所立),武官则会在旗杆顶端雕一只坐狮。德远堂目前是中国古姓氏祠堂现存石龙旗杆最多的一处,每一座石龙旗杆都记载着一个人的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突然看见塔下村的溪流边有几个男子沿着河岸缓缓而行,他们有的举着点燃的香火,有的燃放炮仗,还有两个人用小推车拉着一头白色大肥猪,猪的背上有红色和黑色涂料画的图案。看上去像是本地的一种祭祖、祈福活动。有资料介绍,从前塔下村有一位名叫张石敢的先人,因遇灾荒家贫如洗无钱过年,便向一位有钱的屠夫赊了三斤猪肉。除夕之夜,屠夫上门要账没成,不仅把锅里煮熟的猪肉拿走,还抓了一把草木灰撒入锅中,让张石敢家连肉汤也喝不上。年轻力壮的张石敢受此大辱,悲愤万分,决心发奋图强,远走他乡去创业。后经艰苦奋斗,终于发家致富,且携子孙衣锦还乡祭祖感恩。</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塔下村静谧、祥和,山风习习,流水潺潺。星星点点的红灯笼透着淡淡的光亮,把整个峡谷点缀得如梦如幻。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我们告别了塔下村,告别了福建土楼,我们的圆梦之旅也完美落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