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11月10日上午,虽然冬日有些寒冷,却阳光普照,给人们送来温暖。此时,在汉中市南郑区圣水镇五爱村95岁老作家孙伯和家的小院里,充满了喜气和春光,由南郑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回首人生95载 勤奋笔耕70年,孙伯和文学创作座谈会”正在火热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继胜,副主席张昌文、市政府退休干部张浩洁、南郑区文联主席刘有奇,区文化馆长王庆和,以及南郑区民协主席吴元贵、副主席张祺尉、张志霞、蒋智祥和十多位文友,满怀对孙伯和老师的敬仰之情,参加慰问和座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孙伯和是汉中市南郑区民间文学收集整理和文学创作老作家。他最早在《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解放前,他就是一位追求真理,向往自由民主,热心文学创作的有志青年。他17岁就开始创作发表诗歌散文。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对民间文学情有独钟,先后收集整理发表了几百首(篇)民间文学作品和《十送》等革命歌谣。在南郑县文化馆工作期间,编辑出版了多种民间文学集;80年代受聘担任《中国民间文学集成·陕西卷》责任编辑,完成了编纂任务,被评为先进编辑者。他先后创作出版了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报告等多种著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学财富。他还手把手地培育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如今,他虽已95岁高龄,还在孜孜不倦地操心和学习研究民间文学工作,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成本区文艺界学习榜样,也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标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王继胜等领导和文友亲切地慰问孙伯和,嘘寒问暖,赠送了书籍和礼品,祝他健康长寿。区民协还转达了刘志青教授和路汉旭、王银泉对孙伯和老师的问候和祝贺。孙伯和对大家的慰问十分高兴,连连表示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座谈会上,王继胜、张昌文 、王庆和、刘有奇、吴元贵、张祺尉、谭红玲等同志和文友先后发言,回顾孙伯和文学创作成就和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向孙伯和取得的文学创作成果表示祝贺。南郑区民协吴元贵编印了《孙伯和文学创作研究》专辑(10万字),向孙伯和老师95岁寿辰献礼;民协代表余勇夫朗诵了孙伯和的诗词作品,文友歌手张志霞、饶汉文、高小兰分别演唱了《十送红军》和南郑民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座谈中,大家表示学习和发扬孙伯和老师坚定信仰,酷爱文学,70多年笔耕不辍,积极为地方文艺做贡献的高尚精神,决心努力挖掘收集抢救民间文学艺术,深入群众采访,积极创作作品,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繁荣家乡文艺。</span></p> <p class="ql-block">文 吴元贵 摄影 吴琼</p> 孙伯和60年代照片 与会文友合影 和孙老师亲切交谈 王主席慰问孙老师 王主席讲话 张昌文主持座谈会 吴元贵发言祝贺 王主席给孙老师赠书 区文联主席刘友奇赠送《南郑文艺》 吴元贵赠送《孙伯和文学创作研究》 余勇夫朗诵孙老师诗歌 高小兰清唱《十送红军》 张志霞演唱南郑民歌 饶汉文演唱歌曲父亲 座谈交流 王庆和同志发言交流 刘有奇发言 张昌文发言 吴元贵发言 谭红玲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