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朋友圈发了一首立冬诗,结果引来吐槽如潮。有人拿了宋之问〔唐代〕、音韵学家顾炎武等历代名家大作来嘲笑方丈不会作诗。这个年月但凡是位名人只要你让我看到弱项,抓住短板可算找到机会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丈抛其身份之外也不过凡人一枚,非要拿历史上的大诗人要求,是否有些过分?针对方丈是第一个获得MBA学位的僧人。释永信也说过这个MBA的学位也是社会传言的,根本没有。我过去文化水平不高,出生在农村,不可能接受优质教育,现在水平也不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让苏东坡开挖掘机,让陶渊明写本草纲目,让霍金做一台手术,咱们也和方丈比比念经和吴京比一下拳脚。咱们玩起游戏还不如一个顽童[偷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岛为“推敲”二字也是惆怅半日,足见大师们为了写诗也是费心雕琢,泼墨三千也不过佳作一副,有多少烂作都被付之一炬。流传千年才留下今日这些佳作。</p><p class="ql-block">对名人有高要求固然好,但也不能要求名人就是圣人样样出彩。乾隆一生写诗41863首,但是水平也很一般,恶评至今。可乾隆治国的水平那是了得,创造了乾隆盛世。</p><p class="ql-block">放下一首诗看看方丈其他的贡献不好吗?不论对释永信持何种看法的人都无法否认的是,在他的带领下,少林寺的影响力得以前所未有的放大。</p><p class="ql-block">媒体时代发挥社会的监督能力,或许关注点更应放在对监督名人社会的不良行为。不要总把目光放在一个黑点上,停留在一首诗上或许有些浪费流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一下朋友圈朴素的表达一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人喜欢晒菜、有人喜欢晒娃各有各的生活状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了大家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每一份展示都是一次心怀的抒发,写写文章批评一下人也是一种情绪释放,不然会憋出病来。自媒体最大程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少人想写写“诗”画画“画”结果被一帮专家,朋友圈一通的批驳,搞得多少人不敢再发圈。诗人余秀华曾经因为个人先天疾病,没有上过太对学,一出来被各种攻击,艺术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格式。只是我们自己的思维被格式化而已。不要把情感表达方式和诗歌混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刘邦对自己有如此清醒的认知,所以他才将这些在某些方面远超过自己的人才为己所用,并最终终让自己在那个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扫除一切障碍,成为最大的赢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与人多一份理解和包容不好吗?凡事站在对方角度想想,或许就会觉得人间美好。老人说多念人之好,少念人之恶。自己开心,大家舒畅何乐而不为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作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人来说,夫子他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但也正因为他是人,一个活生生的、有七情有六欲的普通人,这才让他身上那些闪光点、让我们敬佩的东西更加的发扬光大,使他成为了一个不普通的人,成为了一个让众生仰慕的对象,超凡入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瓦不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批评人。试问我们自己难道没短板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欢迎指点,请不要指指点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