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志】冬再酷寒,春也会如期而至

心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河口一小教师肖雪萍抗疫日记</span></p> <p class="ql-block">  10月30日,葛仙山镇发现一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天晚上,铅山全体居民彻夜核酸检测,那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p> <p class="ql-block">  一时间,全县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全力投入到这场抗疫战争中。老公也在其中,他每天早出晚归,奔波在隔离点、核酸检测点和卡点之间。随着疫情的发展,我正想报名做一名志愿者,不料年迈的母亲突然生病了,姐姐和妹妹都在外地,只能暂且搁着。</p> <p class="ql-block">  11月6日,也就是疫情第八天,铅山教体局面向全县教师队伍招募信息服务志愿者,主要任务是通过电话沟通采集信息(可居家完成),因为是可以“居家完成”,我报了名。</p> <p class="ql-block">  11月7日中午,接到艾主任在学校志愿群里分配的任务,每人70多个电话号码,目的是完善对方信息,且今天晚上务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说干就干。我准备了两个手机,一边打电话,一边输入信息。“喂,您好!我是河口一小一名志愿者,需要您提供一些个人信息。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身份证号是多少?……”一听说要身份证号,有些人推说忘记了或者索性把电话挂了,我大概猜测到他们以为是诈骗电话,如此高的警惕性,我也能理解。</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改变了问话方式,直奔主题,因为主要信息也就是近期是否到葛仙村,是否在景区吃饭或者住宿,有无做核酸检测,有没有隔离,果然得到了对方积极配合。我印象最深的是滞留在葛仙村风景区的几名外地游客,他们非常信任,如实准确地把每项信息一一告诉我。电话最后我温馨提醒他们气温骤降,隔离期间注意防寒保暖,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可以打我这个电话。他们听了连声感谢,说一切都好,虽然没做什么,但感觉非常温暖,心里默默祝福他们。</p> <p class="ql-block">  但是还有一些不配合的,任我费尽口舌,他们出言不逊,拒绝提供任何信息,也只能作罢。也许是我第一次与村名打交道,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记得一个村民,他说他家地址是“葛仙山杨林镇”,我纠正:不对吧!应该是“杨林村”。他大怒:开玩笑,我会住在村里,我是镇里的人…我忍不住想笑,觉得还是挺可爱的。</p> <p class="ql-block">  从下午两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七点,才算“勉强”完成任务,口干舌燥,但还是松了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  比起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可亲可敬的你们,我做得只是微乎其微。这个冬天也许难熬,我相信冬天再酷寒,春天也会如期而至。</p> <p class="ql-block">撰稿:肖雪萍</p><p class="ql-block">编辑:王超群</p><p class="ql-block">审核:廖晓姣</p><p class="ql-block">签发:江晓华</p>

抗疫

信息

核酸

电话

志愿者

隔离

疫情

肖雪萍

葛仙村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