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

秋月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的两个姑妈出生在</span> 陕北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俩个弟弟。朴实勤劳的祖父祖母,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但深知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将三个儿子都送进学校读书,接受教育。而对比父亲年长且十分聪明伶俐的两个女儿,固守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 不让读书。缠了脚的姑妈<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幼帮父母操持家务。祖父祖母希望儿子知书识礼,光宗耀祖。</span>女儿一生守妇道,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p><p class="ql-block">姑妈五六岁起,祖母就给她们缠了脚。据说封建社会的缠脚,是把女孩的脚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个脚指全压在脚底下,用长布条一层层缠裹得很紧,不让脚再长大。这样,脚面的骨头逐渐屈折,畸形变小。如果女孩子小时脚缠大了,以后很难嫁出去。姑妈说,小时候缠脚痛的钻心,晚上睡觉时,常会把脚伸近土炕的烟洞口,吹来的凉风能缓解疼痛。姑妈缠脚行走艰难,出门干活更是不易,常会把父母让她拉牲口到沟里饮水的任务交给四岁的弟弟,自己只能坐在门外远程监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没有文化的姑妈,个子不大,长脸,高额头下长着一双不大但很有神的眼睛。她与旧时的所有女人一样<span style="font-size:18px;">头发总是盘在后脑勺,显得干练利落。</span>姑妈勤劳淳朴、温柔善良,虽然没有国色天香,却是那个时代勤俭利落的好主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姑妈十五六岁时,出嫁在离家有十几里路黄河边的农村,人口多,家境贫寒,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那个年代,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是农村女人一生的职责。不幸的是四十年代,姑父去世,三十多岁的姑妈,独自扛起一个家,抚养着四个年龄尚小的孩子。那时,最大的儿子还不到十岁,孤儿寡母,在几十年风风雨雨中,姑妈乐观、坚韧、勤劳、节俭。为了这个家和孩子们,小脚的姑妈付出了千辛万苦,经历了万千困难,终将儿女都抚养成人。</p> <p class="ql-block"> 二姑妈家的生活也不富裕,全家八九口人的生活仅靠姑父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姑父有些文化, 为人老实巴交, 早年听说曾当过小学教师。六十年代不知何故又回家当了农民。 那时,参加集体劳动姑父年岁大了,他没有好的劳动技能又没苦力,收入也不及他人。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住在集市的姑妈,不得已有时会出去买点小吃,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我常为姑母们一生的遭遇而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改革开放后,姑妈才过上了温饱的生活。晚年的姑妈,儿孙绕膝,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儿时记得,老年的姑妈们偶来我家时,会流露出对哥弟有文化的羡慕和对她们未能进学堂的遗憾。常说,她姊妹如能有机会读书,学习不一定比哥弟差。对此,我深信不疑。没有一点文化的大姑妈,姑父早逝,在集市上量米买面,口算能力极强,几斤几两,算得分厘不差,常令卖家自叹不如。</p> <p class="ql-block">记得六十年代的冬季,姑妈都会抽时间来看我年迈的爷爷。那时姑妈们生活十分困难,来时没有什么可带的东西,常会给我们拿点糖豆之类的小吃,还带着自己家里的针线活。在漫长的冬天晚上,没有任何娱乐,年幼的我们喜欢和姑妈一起围坐在煤油灯下,姑妈边做针线活边说些谜语和数学趣味题,我们听得很入迷,总期盼姑妈不停地讲下去。</p><p class="ql-block">姑妈的许多问题我们没有想出答案时,她会告诉我们。就连很难的“分油题”姑妈也用“三倒葫芦两倒瓢”能很快分开,那时的我太佩服姑妈了。</p> <p class="ql-block">我与大姑妈有过一段单独生活的日子。记得六0年秋天,那年我刚满五岁,大姑妈把我带到她们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因为第一次独自离家,我的记忆十分深刻。我记不清和姑妈怎么到了她家,应该是坐黄河上的船去的吧。不然,我是走不了那么远路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姑妈家在黄河上游的农村,住在离黄河岸不远的山上。我们家在黄河的下游,相隔约有二十里路。姑妈待我十分疼爱,怕年龄尚小的我想家,只要有好吃的会尽量给我吃。晚上,我还和姑妈睡一个被窝,她常给讲我她们小时候的经历的一些事,也讲我喜欢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和姑妈的孙女常在一起玩耍。那时,正遇收秋打枣季节。一天,姑妈让我带个小筐子和她的孙女一起跟着几个大孩子出去捡红枣。我回来时捡得很少的一点儿枣子,姑妈说我太胆小了,不敢跟别的孩子一起争抢落在地上的枣子。还有一次,我与姑妈的孙女打架了。我拿了姑妈家的一个能吹的瓷鸟玩具,姑妈的孙女虽比我小,但比我厉害多了,从我手里抢走玩具,还把我的衣服扣子拽下了。我哭着去找姑妈,姑妈说,我太懦弱了,要我以后学得厉害点儿,不然老受别人欺负。打这以后,我不愿意与姑妈的孙女玩了。</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月后,姑妈家里人要到镇上办事,顺便把我带上。这次我清楚地记得是坐黄河上的船回家的。第一次在黄河上坐木船,真有些害怕。诺大的船舱仅坐我们几个人,显得空荡荡的。船离开岸后,艄公摇着长长的木撸,黄河两面的山慢慢地都向后退去。船一会儿在高高的浪头,一会儿跌进浪窝,颠簸起伏,摇晃不定,我很害怕,紧紧托着船仓的大木梁。不一会儿船就到镇上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次回家后,我不知道怎么说活的口音都变了,张口都是姑妈家的话,我只要一说话,姐姐妹妹都会笑我,我不敢说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不久,姑妈给我捎来一双新花布鞋,新鞋窝里放有几颗红枣。这是姑妈专门为我做的新花鞋。穿着姑妈做得新鞋,我特别高兴。 在那时,这可是孩子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新年才有的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的</span>这双新鞋也让年幼的姐妹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我在市里学校工作。父亲带姑妈来我这里住了几天。这时的姑妈已有六十多岁,身体不好,有气管炎,走路时总会气喘吁吁。多年没见姑妈了,看到她苍老了许多。我在工作之余,尽量给姑妈做好吃的饭菜,要父亲带姑妈在城里走走。姑妈满眼全是惊喜,对什么都感兴趣,看看这,问问那。姑妈回家时,我给她带了面包、蛋糕和新鲜水果。姑妈回去后,给家里人没少夸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这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姑妈。听表哥说,九十年代初姑妈走了,还说姑妈走的是一个传奇。姑妈临终前,自己要子女给她洗干净身子,吩咐子女把自己缝好的寿衣拿出来,看着从里到外给自己一件一件穿好,还安排了她的一切后事,安详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人都说姑妈成仙了。姑妈一生聪慧、勤俭,诚实、善良。我想她一定会成仙升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