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对一个地方来讲,申请几个非遗也算是值得荣耀的事情。几年前,为了韩国泡菜申遗的事情,在网络上惹起了一番议论。这倒让我想起了家乡无锡的毛豆。如果说泡菜是非遗,那么毛豆又何尝不是呢?</p> 毛豆在无锡是极为普通的一道菜。毛豆之于无锡,就如同空心菜之于厦门,大白菜之于北京。毛豆味道鲜美,性格淡泊,好与咸菜茭白为伍,烹饪简单。最平常的吃法,就是用水煮,加盐少许,雅称为炝毛豆。 <p class="ql-block"> 可就是这么简单的毛豆,以前却有许多地方不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同学从厦门来家中作客。他对煮毛豆这道菜很是喜欢,于是就打听这是什么豆?我答道:毛豆,他又问,毛豆是什么,我解释道,毛豆就是黄豆。他很是吃惊,黄豆怎么是这种颜色?我忙补充道,毛豆是没有成熟的黄豆,或者说,毛豆成熟了就是黄豆。他恍然大悟。后来我又了解到,除了福建,其实还有许多地方只知道黄豆,却不知道毛豆。因此黄豆成为定义毛豆必须用的名词。至于国外是否知道毛豆,当时无法了解。</p> 后来我去了美国伊利诺伊州,那里沃野万顷,盛产黄豆。照理说,趁没有成熟,摘一点供应商家,应该不是问题,可是店里偏偏就没有毛豆。直到2001年的一天,我在一家叫Nature’s Best Foods的超市里发现有冰冻的毛豆,而且还有带荚的毛豆。仔细一看,产品来自山东。虽然倍感亲切,却也大为困惑,既然有卖,说明有人要吃,这里盛产黄豆,毛豆却还要进口,真是舍近求远。 <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美国的国庆节,便与友人各带酒菜,一起观看礼花。我家带的一道菜中就有无锡的炝毛豆。是夜,草坪芬芳,微风轻拂,焰火烂熳,美酒佳肴,酒过三巡,便问起菜肴味道。一个朋友指着毛豆说,味道非常好,就是有点难咽。我诧异道,已经煮得比较烂了,怎么会难咽呢?亏得早先读过小说《围城》,我马上醒悟过来,他一定是连豆带荚一起咽下去了,可见书中提及的外国人吃茶的笑话非虚。</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年的秋天,有朋友约翰来访,他是一个医院的院长。闲谈中提及他弟弟是农民,现在农场的日子不如以前。于是我连忙推荐毛豆,说清楚了毛豆与黄豆的关系后,我就建议农场可以提前收割一批黄豆,作为毛豆供应给各个超市。他听了很感兴趣,马上发了一连串的问题,譬如毛豆是什么品种的黄豆,是不是所有的黄豆都可以是毛豆,我说不知道,他又问,收割要用什么设备,我又说不清楚。</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吃了几十年的毛豆,关于毛豆的知识却还很贫乏。约翰又喃喃自语,说了一些加工和包装,分销的问题。最后他说,下次带他弟弟过来直接请教。我忙推辞道,没有必要,关于毛豆我也就知道两件事,毛豆就是黄豆,毛豆很好吃。至于他头脑中考虑的供应链,我从来没有想过。</p> <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晃又过了七八年,我惊奇地在一家叫Trader Joe's的超市中发现了毛豆,这是一家较为主流的超市,但产品比其他的连锁要新潮一点,看来爱吃毛豆的人是比以前多了,我不免有些得意起来,可是拿起产品一看,这种毛豆竟来自日本。又过了一年,我在更传统的连锁超市中也发现了毛豆的影子。也许约翰关心的毛豆供应链已经实现了。 </p> <p class="ql-block"> 毛豆在美国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一项文化传播,历时至少十年。这件事也说明了一些道理。销售一种好东西就不能单纯考虑生产,味道,价格,如果仅限于此,那就只能是一种买卖,只能暂时满足一些小群体的需求,山东来的毛豆就是一个例子。要创造和管好一个市场,就要像约翰那样,一开始就从供应链入手。看起来毛豆的市场已经让日本人后发先至了。</p> <p class="ql-block"> 虽然毛豆的市场让日本人占了,但毛豆仍然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毛豆在美国产生的文化价值是来自于我们的遗产。而且这个遗产非常神奇,不但不用化钱来保护,还可以赚钱。看起来有价值的遗产不用保护,还会不胫而走,发扬光大。而需要被动保护的遗产,天长日久,最终难免消亡。尽管毛豆没有申请非遗,或者申请了没有批准,我一样为无锡有毛豆这样一件有价值的遗产而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铭栋2017年作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