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自多情—记艺术组教研李曼老师执教音乐课《故乡是北京》

music🎶

<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戏曲是我国的国粹,三小也是戏曲传承示范校。对于小学生来说,戏曲文化复杂而深奥,本节课李曼老师以戏歌为切入口,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简单直接地感受戏曲之美,积极引导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曼老师首先从中国各地的人文视频导入,学生萌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引出本课主题《故乡是北京》。引导学生通过分段赏析,认识京剧中的“散板,过门,念白,依字行腔,拖腔”等戏曲知识和具有浓浓京味的伴奏乐器京胡。从北京的名胜古迹,到现代文化,从名厨佳肴到家常美食,无不体现北京的特色。同学们既饱了眼福并且饱了耳福,一个个京剧小戏迷听的非常认真,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  在念白和拖腔教学环节中,李曼老师展现了自身较强的专业素养,用快板节奏示范并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其中的节奏和拖腔韵律,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京腔京韵。</p> <p class="ql-block">  艺术组评课。小伙伴们对李曼老师的教研课提出了肯定和宝贵建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佳旖老师:</p><p class="ql-block">常常在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好的课堂?学生愉悦,教师舒心师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高度和谐的状态,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好的课堂。今天听了李曼老师的《故乡是北京》这节音乐欣赏课,让我极大的感受到了这种课堂的和谐以及音乐带给人的无限美好。我想用两个愉悦,来对这节课谈谈我的一点浅薄想法。</p><p class="ql-block">一、音乐课堂的愉悦性来自课堂结构的清晰</p><p class="ql-block"> 课堂结构的清晰是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李老师整节课围绕着歌曲的节拍、器乐、歌词等要素,层层递进的建构课堂任务。在对这些内容的欣赏和学习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散板、过门、念白和拖腔,在一遍一遍的聆听中孩子们也深深感受到了这首戏歌中十足的京味。孩子们虽然一遍一遍在听但却并没有觉得很累,因为每一遍的聆听所要学习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这也源于老师对课程的精准定位,和内容提炼。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她们被这首戏歌深深吸引。</p><p class="ql-block">二、音乐课堂的愉悦性来自情感上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坐在最后一排听课,刚刚好班上有个空位,我的“同桌”是一名小男生,我能感受到一个老师坐在他旁边的不自在。但这种不自在仅限于开始,进入状态后尤其是到课程的后半段,我的“同桌”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愉悦了,跟着旋律扭动身体,嘴巴不自觉地唱出了声。《故乡是北京》这首歌对于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就越发显得年代久远了。如何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引起她们的共鸣?李老师在开课就为我们带来了一段极具人文性的视频,各地的文化、风俗在视觉、听觉的联动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催化剂,把我们带进美好的向往地带。在这样一个情感铺垫下孩子们进入第一次聆听就显得顺利成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老师教孩子们念白那一段,教师极高的唱功瞬间引发孩子们的崇拜情感,配合着生动的念白歌词和快板的加入,将整节课拉向了情感的顶点,那些晦涩难懂的音乐知识也变得清晰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谈一下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1.教师的提问指向性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第一个问题,你的家乡都有哪些好听的歌曲?教师最终把孩子引向了对人文、建筑的回答;2、有些音乐的知识例如:京韵大鼓、半说半唱、以字行腔孩子们能理解吗?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还要再顺利成章一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涂娅婷老师:</p><p class="ql-block"> 教师课堂准备比较充分,ppt制作精美,课程结构流程完整,师生配合度高,建议是导入的视频可以再精简一点,课程的设问,对学生的回答可以多一些评价和反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钟艾瑶老师:</p><p class="ql-block">李曼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结构完整;教态亲和,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在教师示范的环节,体现了教师优秀的专业素养;视频导入内容丰富,但时长过长,建议根据教师的设问进行有重点的剪辑,为接下来的新授环节做铺垫;对于学生的回答多做积极、肯定的反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玲玲老师:</p><p class="ql-block">教师教态自然,语态亲切,基本功扎实。李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整堂课很流畅,课堂教学很有整体性。整堂课都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给学生们充分的练习机会。李老师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精心设计的幻灯片就可以看出来,课前还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带有北京建筑元素的书签来奖励给他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余力老师:</p><p class="ql-block">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氛围好,师生配合度高,在示范环节,老师的声音很优美,是课堂的一大亮点。建议:可适当增加师生互动环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范肖洁老师:</p><p class="ql-block">李曼老师的课进步很大,这节课的教材重难点分析比较准确,课堂把控能力提升,和学生的互动非常棒。</p><p class="ql-block">不足之处是课堂语言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设问的目的和每个环节的过渡语,语言衔接上需要更连贯一些。</p><p class="ql-block">教学亮点建议:1.因为李曼老师的声乐素养良好,导入部分建议教师可以范唱导入。</p><p class="ql-block">2.给学生介绍戏曲中的“散板”环节,可以深入教给学生戏曲节拍规律:一板一眼,有板无眼的体会。</p><p class="ql-block">3.京胡部分可以让学生模仿拉琴的姿势体验音色旋律。</p><p class="ql-block">4.快板实践环节,可以给学生准备快板,体验念白的节奏感。</p><p class="ql-block">5.拖腔部分教师可以多示范,带领学生互动。</p><p class="ql-block">6.歌曲的传统名胜古迹和现代文化可以做一个表格对比,体现作曲家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相信在一次次的教研课中,艺术组的老师们会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会成长的更快。</span></p>

课堂

学生

老师

李曼

教师

念白

李老师

环节

拖腔

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