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鲜活展示。在漫长的历史中,体育文化从创造到发展,积淀下来许许多多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在这里,我们向大家展示非遗体育项目,让更多的人们熟悉了解非遗体育,更好的传承体育文化,体育精神。 <br> 苌家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由清朝乾隆年间原郑州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 苌乃周自幼博学,苦习搏击之术。后潜心周易,洞彻阴阳起伏之理,创拳立派,成为技术精湛的武术实战家和伟大的武术理论家,被誉为"中国武术史上旷古罕见之通才"。<br> 苌乃周精研各派,博采众长,集易理、医理、拳理之大成,熔内气、外形、技法与一炉,他将研究心得著书绘谱,流传后世,《中气论》是苌家拳的核心理论,《刚柔相济论》、《养气论》等武术理论,被武林同道奉若至宝。苌乃周所著《拳谱》、《枪谱》、《剑谱》、《棍法之说》诸书,理法精微,图文并茂,堪称武林一绝。<br> 拳法套路有《二十四势》(上、中、下)《二十四字拳》《二十四大势》《猿猴拳》《四十八法》《孙大圣二十七势拳》《之字拳》《大罗汉拳》《黑虎拳》《白虎拳》《炮拳》等等。 器械主要有:三十六枪、二十四棒、猿猴三十六棒、双剑、十五刀、二十四刀、春秋刀、八卦鸡爪钺、双锏、游龙虎头枪等。对练有:单剑、对枪。双剑对枪、猿猴对棒等。 苌氏武技有养生功法:乾坤桩、云手桩、斜行桩等,养气、练气,简单易学、修身养性、防病延年。拳法基本功有:推手功、单鞭功、斜行功、闪手功、四式连环套路等入门功法。 苌氏众多拳法与兵器系列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特色,它集养身、健体与技击实战的双重效果独立一派,且拳谱每式应用古典诗文著有秧歌与诗各一首、阐述拳法要点及技击变化,供其习武之余,品味诗情画意,其乐无穷。这一内家拳法尤如一颗灿烂的明珠而闪跃着光芒,实乃中华武术瑰宝。 苌乃周武功极高,获得了隽杰士第三人的称号,一时名噪海内,有许多练武之人慕名而来,即使他有极其严格的收徒标准,也不妨碍其向外传播的速度。尽管收徒严格,但他对所选徒弟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因此带出了众多的苌家拳高手。 在苌氏传人苌松华、陈万里、陈万卿的努力下,2008年6月7日,苌家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苌家拳第八代传人陈万卿、陈万里兄弟二人奔赴各地,把收集到的苌家拳资料,编成《苌家拳》一书。苌家拳第八代传人刘义明编写的《苌氏武技全书》也与2009年出版。 加强保护、传承、弘扬好体育非遗项目力度,呼吁更多的人感受体育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只有这样我国的体育非遗文化才会大放异彩,体育强国的目标才能够更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