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龙宫

水月居士🙏🙏🙏

<p class="ql-block">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庭式古建筑群,龙宫座北朝南,东西长六百米,南北宽四百四十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称其为宫者,不但规模大,而且规格也高于庙,为上中下上组建筑,殿堂林立,建筑巍峨,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p><p class="ql-block">自古陇西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p><p class="ql-block">它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p><p class="ql-block">唐朝末年,社会动荡,随着李唐王朝的没落,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遍布各地,李家龙宫数次遭毁,变成一片废墟。</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年间,李氏后裔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集资重建,重建李家龙宫,在原来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重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龙宫前部有戏台和五座楼,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后部有主祭堂建筑群和五座假山,主祭堂上悬挂“陇西堂”巨匾,主祭堂两侧殿,屋脊上群龙俯昂,神态各异。殿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耳、陇西房始祖李崇、纯阳真人李琼等李氏先祖牌位,香火甚旺。五座假山分别名为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大乙峰。每座假山都建有方格各异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萌丛中。假山旁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此谓之“后五山”。</p><p class="ql-block">清顺治五年部分建筑被毁于米喇印兵火,仅存北天第一门牌坊。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清末至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p><p class="ql-block">龙宫现存脊兽均为北宋时期的砖雕,其形态生动,笔法简练,线条流畅,雕工精细,保存完整,为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极俱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中国社会研究院研究员黄道霞考证)。现五楼和三座假山夷为平地,只存有龙宫建筑群十一座,建筑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假山两座。今仅存牌楼,称朝天门。李氏族人还绘制保存有李家龙宫图一幅,古建筑有待重建。</p><p class="ql-block">1958年改建陇西四中,古建筑全部简易修改。1993年以来,陇西县多渠道筹措资金,9月对李家龙宫西主殿、南北两侧殿、北殿、过庭、聚贤楼、郡公楼、一戍边楼、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门做了原貌维修,并修建了龙宫围墙,完成了龙宫环境的硬化、绿化和美化,陈列了“陇西李氏文化展览”,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现存于古建筑上的雕龙盘脊绕梁,雄姿昂然,栩栩如生,修复后的北天第一门顶部为五朵六部斗拱组成的景山式屋顶,东西方向,三开间,中间宽3.5米,高9米,进深4.5米,油漆彩绘,焕然一新,雄踞北关。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兽(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九条雕龙栩栩如生,龙宫建筑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西主殿南北两侧墙上绘着李氏始祖利贞公“食李维生”、太上老君(李耳公)“西出阳关”大型壁画,西主殿、南北两侧殿门顶绘有“伯阳故里”、“谥号老聃”、“礼答尼山”、“守藏室史”、“函谷迎宾”、“关尹从风”、“深谷牧牛”、“终南授徒”、“著道德经”等素描人物画,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之位,供族人祭祀。</p><p class="ql-block">1985年陇西县人民政府公部李家龙宫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进行了恢复原貌,2003年九月正式向游人开放。2011年12月,甘肃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近年来,相继有马来西亚、新加波、韩国、非律宾、美国、荷兰、印度尼西亚、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二十九个省、市、区的李氏组织和李氏族人十多万人次到李家龙宫(李氏祠堂)旅游观光和寻根祭祖。国交外交部长李肇星、国家统计局长李德水等领导先后到李家龙宫(李家祠堂)视察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