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随笔 ‖老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对老屋的记忆刻骨铭心,虽然时间已过多半个世纪,但我随时都能回到记忆中的老屋。</p><p class="ql-block"> 我家老屋在六牛录西街,是临街的一栋坐南朝北的白色土屋,包括三间正房和一间库房,屋前是一排高大的白杨树、水渠和马路。房后是庭院、菜园,庭院内有一间放干柴的棚子和葡萄架,后面的两亩菜地,种有蔬菜、玉米和苜蓿,菜园后墙前种南瓜。后墙外面是一条潺潺流淌的水渠,用来浇菜园,它源自察布查尔大渠,流经村子后又流入村后的湿地。</p><p class="ql-block"> 菜园是我母亲辛勤劳作的精品,花圃、各类蔬菜排列有序,应有尽有,五颜六色,硕果累累。</p> <p class="ql-block"> 那栋老屋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屋子。我父母说那本是我家祖传的老房院的一间门房,后来推倒门房后,沿街盖了三间土房和一间库房。我母亲受俄罗斯等多个民族文化的影响,特别爱干净,每年屋内刷三次石灰,屋外院墙刷两次石灰,一栋白房子由一排高大的白杨树陪衬,显得干净、利落、引人注目,是那条街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我家菜园的中间,靠近东侧有个凸起的土坡,据说那是我家百余年前老屋的遗址,因年久倒塌而废弃。坡边种葡萄和南瓜,它们的藤蔓都爬到坡上。土坡上放置芦苇、玉米杆、麦草等柴禾,有时从土坡的边缘可挖出一些瓷碗碎片和玉镯断片。这屋于我是个迷团,曾生活在那屋的是我的祖辈们,也就是我爷爷的爷爷的……,据说,我的先辈在清代也当过官。老屋的样子倒不难想象,坐北朝南,高大的房间,起脊屋顶,宽大的格子窗,一明两暗,中间是堂屋,西屋有三面火炕,住长辈,东屋住晚辈。家住本村的舅姥姥家就是这样的老屋,小时侯随母亲去看舅姥姥,见过这样的房屋。现在乌珠牛录村佟氏家族还有一栋保存完好的清代古民居,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因修路,我家房院被征购,我真希望能亲眼目睹我家清代百年老屋遗址被推土机推平时的情景,幻想着或许从废墟中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文物或者什么宝贝,但因我在外地工作,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 老屋被国家征购后,我家在城西南郊盖了一栋新房,新式人字屋顶,天棚地砖,坐北朝南,一亩半地,房屋和院子占一半地,菜地占一半地,房前屋后都栽有白杨树,菜园里植有果树、种有蔬菜。我父母、弟弟、弟媳和两个侄子曾经生活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我写的仅仅是锡伯族人来伊犁驻防之后,直至上世纪末住房变迁的一个缩影。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是越来越好,特别是本世纪新盖的楼房、小洋楼已达到现代化住房水平,愿伊犁的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富裕,保卫祖国、建设边疆。</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