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孟津一中

那诗那词(不私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首在母校学习期间,王校长主编的《浪花集》对我影响很大。已考上大学的校友们的经历、感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让我们知道了在小小的长华街之外有大大的世界,我知道了,只要努力,我也可以融入到辽阔的天地。所以,那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极大的内驱力。我还记得学校举办过一个老师们的分享会一《我的读书时代》,化学王老师(王军兄的姑姑)说,读书的时候觉得天格外蓝,小鸟的叫声格外悦耳,那种纯粹的读书之乐,让理想主义的我们更加努力。</p><p class="ql-block"> 还有班级内同学们的分享,记得许宏伟同学说他晚上学习困倦的时候,进行体育锻炼,记得我的同桌小婵姐、迎春姐,经常给我讲学习方法,记得晓红回家吃早饭,都是跑着去,跑着回的。这些正能量,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励我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回望母校,我满怀感恩,回望母校,母校的校训永记于心。我每次回家,总是到校园里找一找当时的感觉。寻觅那时的花香,看看奋进的壁报,这些总给我向上的力量,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前行,向阳而生!</p><p class="ql-block">附:新时代学生之苦</p><p class="ql-block">一、抵制网络诱惑之苦。网络时代、智能手机时代,刷手机、刷视频、玩游戏、微信、QQ,面对这些,心里纵有1万只痒痒虫,心里的定力也得用一只铁手按下暂停键,埋头刷卷子、习题中。第二,心理脆弱之苦。在少子化、生活富裕的时代,学生在家里各方面的需求都可满足,但在学习上想超越别人、想提高成绩,谈何容易?再加之教育内卷、考学压力、追求985、211名校是重点学校等,学生挫败感增加,抗压能力弱,每个班级里常有抑郁症学生休学、停学,成为极让人担忧的社会问题。</p><p class="ql-block">第三,人际关系之苦。在城市化单元房、公寓长大的孩子,或即使在农村,随着各种基础设施的改善,家庭独立化密闭化生活的条件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降低,在以班级共同学习生活的集体中,有些学生不愿袒露心扉,不愿向人求助,孤僻任性,或自以为是,或自卑内向,深受两个极端的折磨。第四,缺乏理想信念之苦。在全民娱乐、追求享受的当下,学生们难题有作业帮、有家教,搞定作业就万事大吉,往深处、难处钻研的动力不足。</p><p class="ql-block">第五,承受期望值过高之苦。家庭子女过少,一个孩子背负全家人“只能赢不能输”的期望,成长过程被过度关注。一次考试不顺,便遭家长的全盘否定,个中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苦的时代。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