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

施宗航

_______武当山摄记 金秋十月,同朋友青松一道行摄武当山,五天以摄影为主,住南岩太极会馆,方便南岩、太子坡、紫霄宫、太常寺、榔梅词五个点的拍摄。金顶住一晚,一个下午一个早上的摄影。感觉到武当山景区的旅游服务是国内做得最好的,管理很科学,服务也周到,工作人员的素养很好。由于摄影时间紧凑,来不及仔细欣赏武当山的古建筑群,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若是读金庸先生的小说,细看他笔下的武当山及武当大侠,再游摄武当,细细地品味观察,应该是别有一番收获。<div> </div><div><br></div><div> 金顶 </div><div> 金顶,即是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海拔1613米,在最高处建有高5.44米、长4.04米、宽3.15米的铜铸鎏金建筑,其顶由纯金构造 ,故名金顶。下午飞机航拍,升到230米,正是云雾漫山,此时金顶呈一龟形,就是传说中的武当金顶神龟,不虚此行了。边拍边看这金顶的古建筑群,气势雄伟,主题突出,井然有序,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合适的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律的大小,道路的宽窄都依山依形布置的恰到好处,而且与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 ,真正是“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图中书法是无锡董曙老师所写)</div><div><br></div><div> 神龟</div> 南岩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紫霄宫<div>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br></div> 太子坡<div>  又名复真观。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br></div> 太常观<div>  站在太常观正殿前左看有南天门,右下方可见北天门,正前开门正对金顶,清晰可见金顶的一举一动,故古时称其为“监察院”,五老所居,监督金顶的情况。<br></div> 榔梅词<div>  榔梅祠位于徒步通往金顶的路上,是 武当山 十六座祠庙中最大的也是保存较完好的一处。榔梅真人李素玺,得到了明成祖 朱棣 的赏赐。皇帝认为,榔梅结果是个"瑞兆",是玄武大帝对他登基即位的赞美,近而也成了明皇室大修武当、酬谢神恩的理由之一<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