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深秋时节,我们跟天柱山三日游的旅行团出发,三日后才醒悟 ,我们看的大都是安庆的历史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时改称安庆,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庆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桐城派”的故里,京剧鼻祖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人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庆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首站去的是安庆地标式名人----张恨水纪念馆。其实安庆名人众多,比张恨水位高权重的有之,比张恨水功勋卓著的有之,比张恨水成绩优异的有之,但若论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安庆名人地标当之无愧的,应是张恨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曾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最热门的作家,没有之一。他的稿投哪家,哪家的杂志就热销。他的书也是常年居畅销榜榜首。老舍曾说:“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就连鲁迅的老母亲,也十分喜欢张恨水的作品。她每天都等着张恨水的小说连载,甚至觉得鲁迅的作品没有张恨水的写得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又是民国作品产量最多的作家,他在50多年间写了120多部小说,三千余万文字。他还创作了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约一千万字。现代作家无出其右,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相当于“法国的大仲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号称“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啼笑姻缘》发表后,连续加印了26版。到目前为止,这部小说已经被14次搬上了银幕。他井喷式的创作,让他的名声达到了家喻户晓,让安庆人以之为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的寻爱之路一波三折,一生有三位妻子。和民国众多才子一样,刚过18岁就被家里安排了一桩包办婚姻,而且是一桩调包计的婚姻,当他掀起新娘的盖头时顿觉“生无可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的第二任妻子是他在北漂中为安顿生计经人介绍的胡招娣,张恨水为其改名胡秋霞,蜜月过后发现两人思想文化有很大差距,张恨水总想将其改造成他理想中的佳人,但事与愿违,他们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改造人可不像改名字那么简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法改变现实,他就更加奋发的向笔下寻求理想的爱情,写出了《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著名的言情小说。随着作品的走红,张恨水也吸到了众多粉丝。终于遇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红颜知己——周南。当时周南还是高中生,十分崇拜张恨水,两人一见钟情,婚后二人琴瑟和谐,此后张恨水再无新欢。看来张恨水对周南是动了真爱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但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大背景下,张恨水因为被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帽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受所谓“正统文学”的待见。即使他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他的作品也还是被认为“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这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战时期,张恨水到甘肃和陕西,目睹了陕甘人民非人的艰苦生活,大受震动。他的文风由此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写了很多抗日小说,其中《巴山夜雨》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而《热血之花》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抗日小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恨水晚年,他的朋友卷走了他的毕生积蓄。他得了脑溢血,身体衰弱,国家聘请他为文化部顾问,按月给他补助,但他都原数奉还,坚持以写作为自己谋生。此时的他,常常改编一些民间神话。临终之前,他在病床上写下《写作生涯回忆》,为自己作了无声的辩解。</span></p> <p class="ql-block">章回大家万千言</p><p class="ql-block">啼笑弹指皆姻缘</p><p class="ql-block">逝者如斯常恨水</p><p class="ql-block">著作等身美名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