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请高尔基在意大利在卡布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的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p><p class="ql-block">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他出身在一个做木匠的家庭,从小生活经历颇具艰辛,有做过学徒、码头工,糕点师等等,在俄国到处流浪,走遍了大片俄国土地,经历非常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月的共读,全班同学都制作了自己的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进一步加深对《童年》一书的理解 与喜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