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可以走出冬天,知青生活也有快乐

王振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我们多么年轻啊!</p> <p class="ql-block"> 子午当息,可我却不能入睡。自从《知青万岁,无怨无悔的时代买单者》发出后,各种信息纷纷反馈而来。读之、阅之,仿佛暌违多年的好友,夜坐围炉,娓娓而谈。凝静中不时涌现出一幅画面,一个意象,以及不同观念的辩证,跳荡,分明都是大智大美,真不啻是一种感官享受。</p><p class="ql-block"> 大量回复都抒发对知青运动的理解,和对作出牺牲的知青的敬仰。“太感人了,好久没有这样感动了,让我这颗日渐不易被感动的心似乎要融化了!质朴中透真情,逆境中显坚强”“我无语,感动,有种想哭的冲动,啥也不说了,顶!”“看了您这篇文章,我特别的感慨!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知青岁月,没有在那冰与火的岁月挣扎、幸福过,但是,不瞒您说,我自小喜欢看小说,当时描写知青生活的很多文学作品我都看过,《今夜有暴风雪》、《生命之树常青》等等,看完那些小说后,我不觉得苦,反而非常的向往,总觉得那个时候人的情感都是非常的纯真,浓烈,特别的震撼。看到您的这篇文章,让我回到了那些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年代,我觉得真美好!”“拜读知青万岁!非常感动!您带我们回到那个非常的年代了,同时您也教我们知道,什么叫非常人生,谢谢!”。这些回复者基本是年轻人,面对他们的激情和热情,我唯有感动和欣慰。知青生活让我懂得,没有信仰就没有约束。金钱至上,资本没有约束,这个世界将只有利益,而不会有公义,若是如此,资本即便能给世界带来繁荣,世上也只会充满逐利之徒。而这些年轻人,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很羡慕,霜送晓寒侵人,枣实垂红惊心,我这个渐渐离开时代中心的已老之人,多想用自己今天已经得到的一切,再换回过去的几十年啊。 </p><p class="ql-block"> 那些当年知青朋友的阅后感想,更为真挚动人的,洋溢着难以名状的知青情结。“同感!当年我与关在牛棚的父亲划清了界限,才被批准成为兵团战士,离乡背井十年耗去青春年华,时代的买单者们认命了”“天下知青是一家,上个月,我们班纪念上山下乡40年同学会,也想把这次相聚记录下来,甚至能见于地方的报端,可我觉得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没有将所写的投出去,但是,知青情结还是让我决定,把我们活动的纪实放到我的博客里,欢迎您来踩踩”。有个名叫《芳草青青》的网友,是个天津老知青,他深情地说道“风霜雪雨,刻骨铭心,您的文章让我几次落泪,知青情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她还赋诗一首,“我来自海河之滨,你来自地北天南,下过乡的老三届,知青情结是我们共同的语言。从暴雪中走出来的老知青,能经得住风霜的考验。下岗打碎过我们的饭碗,文凭限制过我们的发展,这本不是我们的过错啊,是我们用加倍的辛劳偿还历史的帐单。知青情结意味着友爱之心,风雨中走过来的兄弟姐妹,艰难中的扶助你的高兴就是我的高兴,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一个电话,一个邮件,相互的惦念不亚于家庭的一员。尽管我们已经两鬓斑白,仍然不甘寂寞追求着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是我们的知青情结,这就是我们的无形资产”。同为知青,心心相通,反复吟诵,亲切如晤,我感到了弥漫着的力量,这力量来自黑土地的磨难。</p><p class="ql-block"> 知青年代,我们小,俯首大地劳作多,仰望星空思考少,很多行为都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行为,包括激情,今天的回忆,既有自豪,也要反思,生命的损失是让人痛苦的。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站在历史和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正确的汲取我们这一代人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那就会眼界更开阔,胸怀更博大。从后一代人的感想中,我得到了安慰,也看到了希望,请听听他们铿锵的心声吧,“认真拜读了。小时候经常听老爸说起黑龙江香兰农场的岁月,对我来说都是故事,觉得传奇,随着岁月流逝,老爸在回忆那段岁月的语气更多的是留恋和怀念,而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痛苦或者创伤,在那里有他一起并肩奋斗的伙伴,也有我们现在无法体验的青春岁月,这是他生命过程中不可抹去的烙印。不知道我们这代人,认识我们的青春岁月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感人的文章了,今天感动了一回,谢谢。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从我这一届高中毕业生开始停止的,当初大家都庆幸自已的命好,赶上了好运气,三十年后回头看看,也不尽然,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人生也是如此,有得必有失,失去的,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苦难的磨练”“我没有知青的经历,在我看来,你们那一代人比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嘿!高三八班》《十六岁的花季》来的更真切。那火红的年代、火红的心、火红的高粱让我心旌荡漾。”回复中还有一个“森龙人”,他说,“知青伟大!我最尊敬的老哥老姐们!你们正在杭州帮我们森林狩猎民族的后代,打造森龙品牌!您们永远是我们山里人的恩人!”这是老乡的后代,真难得,我也很激动。我和他说,真的很怀念同井同耕,鸡犬相闻,守望相助,生死相依的那种自然乡村,以及淳朴的乡情。时间是最大的敌人,我们和你们的父辈也都老了,“莫问沧桑四十载,相看白发故人情”,带我向他们问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知青的蹉跎岁月,深深地下了时代的烙印,它的艰辛和磨难,自然也会重新揭开时代的伤痕,有个朋友就用很长的篇幅,</span> 回忆了儿时的沉重往事,他说,“读了《知青万岁》,勾起我儿时的回忆。68年,我5岁,从北京出发,乘着带蓬的大卡车,跟随父母来到了湖北省潜江县向阳东村,石油部五七干校。在武汉过的夜,那晚累了,尿床了。第二天傍晚到了干校,住进漏雨的泥房,席子隔墙,泥土地。 这是一所劳改农场,食堂吃饭、池塘洗衣都和劳改犯人在一起。每天听到操场上高音喇叭唱起《东方红》就该起床了,晚上响起《国际歌》,就该睡觉了。白天干活,晚饭后父亲拿着小板凳,去食堂斗批改。有一次,我溜到食堂看见父亲站在小板凳上,其他人用说唱、快板书等方式进行批斗,当时觉得很好笑,父亲回家后我还笑话他,从来不打我的父亲,那一次用小板凳狠狠的打了我的屁股。父亲干活很累,春秋割稻子,夏天摘棉花,冬天盖房子,印象最深的是割稻子,每人一条垄,有人监管,手忙脚乱,经常要割到手上和膝盖上,每天都是旧疤未愈又创新伤。晚上,母亲都要给父亲擦拭,再涂上紫药水。等到大一点,我就去捡冰棍棒,50根可以换一支白糖冰棍,算是补贴家用。”这个朋友淡淡的叙述,写痛不言痛,却让人痛到无语。世界总是布满痛苦的颗粒,尤其对丰富的灵魂而言,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又怎能忘却严寒。倾听心灵的声音吧,善良会点亮人性深处的那盏爱的长明灯。</p><p class="ql-block"> 当然,回复中也有我并不认同的声音,有一个网友就和我说,“道吾恶者是吾师,道吾善者是吾贼。知青也只道自己伟光正,应v该万岁,压根未有反思,太可悲。我也是知青,长君四岁,经历差不多。君之回望,令人感概,君善文,若能反思,定能留与后辈有文化价值的东西。今荐拙文《知青没有文化》,愿与君进行更深入探讨。”我找到了这位网友的博客,仔细的看了他所写的知青没有文化三篇文章,看后,我很吃惊,觉得他不像知青,像愤青。偏激,而且那么武断。老三届知青,是整整的六届,加上新两届,应该是八届人了,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人物,当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如果把他们否定了,时代不就成了断层了吗。不可否认,知青作为“命运”的乘车人,他们的思想,就是他们的局限,他们的无选择,也是他们的桎梏,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知青作为被牺牲了的一代人,读书时没书读,中年时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在子女读书需要钱的关键时刻,又失业下岗了,想想这些,我感慨万千,我们没有辜负时代,时代也不要辜负了我们,尤其是那些衣食尚无着的插哥插弟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被困难屈服,不正是我们知青一代的伟大品格吗。20世纪英国作家爱戴威赫伯特劳伦斯曾说,“我们的时代说到底是一个悲剧性的时代,所以我们才不愿意悲剧性的对待它。”雨果的《悲惨世界》,提示无论遇到多大的不幸,一切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善良,学会狼嚎是为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自卫,而不是用以去扼杀善良。</p><p class="ql-block"> 许多青年人似乎对知情的艰辛将信将疑,很多人次的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们的知青生活难道没有花前月下,花好月圆的快活吗?看着这些幸福的像花儿一样的娃娃们,我坚定的和他们说,不仅有,而且边际效用还很高。北方的冬天,朔风怒号,屋外大雪纷飞,室内温暖如春,一盆炭火,红红的火光晕染着四壁。我们围坐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像孩子一样,欢喜打闹。东北的老乡,手里总捏着一根超长的旱烟杆,抽烟时得伸出一只胳膊,才能把手够到烟锅上,我当时觉得这种姿态美极了。当水烧开了,茶沏好了,满屋子飘着清香,我们尖起耳朵,听着外面响成一片的风声、雨声、雪粒声,却享受着品茶聊天的温暖时,生活就如梦境那般美。东北的老乡都把我们当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有好吃的一点也不保留。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杀猪,我们会一家一家的吃过去,土豆大白菜,猪肉炖粉条,飘浮着一层猪油,笃鲜笃鲜的,香气四溢,刚出锅的苞米面饼子,金黄金黄的,平时咽不下肚,这时蘸着汤头,却香甜得很,一个人能吃好几个呢。</p><p class="ql-block"> 其实,要说幸福,最难忘的还是那单纯的青春期的朦胧爱情。那个特殊的年代禁锢感情,尽管遮遮掩掩,也藏不住青春燃烧出的爱情火焰。无论是女知青,还是老乡的女儿,只要年轻,就一定美丽,美丽的女子,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大兴安岭的山林和草原,有着南方所没有的绮丽景色。春夏时节,草绿得出奇,齐刷刷、绿油油,在蓝天下泛着光泽,偶尔有一片羊群,在绿色的草地上缓缓地游动,更使你感受到无限的宁静与辽阔。秋天,色彩更丰富,金色的白桦,火红的落叶松,苍翠的冷杉,错落有致,犹如一幅油画。每逢这个时节,男女知青都会相约结伴出游,三三两两,多数是一男一女。金黄的黄花菜,绿白相间翡翠般的野韭菜花,火红的野芍药,紫色的野豌豆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一株挨着一株,一片连着一片,无边无际。在花的海洋中,与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一点也没有时间概念。走累了,就随便坐下,或倚着白桦树,或躺在草丛中。看着白桦林一摇一摆,尽显女性的柔情,尤其是树干上的眼睛,顾盼传情。此刻,听得见两颗跳动的心,这么近,这么清楚,感受得真真切切。大兴安岭的春夏秋,都有各种野菜野果可采,黄花菜,花脸蘑,黑木耳,酸丁子,野韭菜花,山榛子好多好多,真的数不过来。有时候我们男女知青不好意思公开约会,就借口採山货野果外出,到山林里会面。现在想想,男女相恋,原来也很有力量,能冲破任何环境条件的阻碍。我的老伴是杭州知青,当年也下乡到大兴安岭,没有知青运动,我们还结不上这南北千里姻缘呢。</p><p class="ql-block"> 凌晨5点了,窗外黑黝黝,他人仍酣昨夜梦,我完成了这篇美篇。写得潦草,为了修改,反复的看了几遍,还沉浸在文章中。悲欢苦乐犹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爱留下永恒的记忆。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热情化作烟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正是这种情感以一种不可替代和坚不可摧的力量,支撑着我的人生。想到这里,唏嘘不已,真可谓感慨系之啊!</p> <p class="ql-block">在欧垦河农场时的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