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政策,打造高效课堂————记六年级语文组教研课《桥》

微笑天使

<p class="ql-block">  光阴带着几分萧瑟,辗转在岁月里渐行渐远;在这金桂飘香,秋色满园的季节里,我们教研的脚步也从未停歇。10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六(9)的教室里,左良英老师紧锣密鼓,跟上教研的步伐,她引领着全班学生一起走进《桥》。</p> 教材分析 <p class="ql-block"> 《桥》是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p> 教学目标 <p class="ql-block">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放肆”等词语。</p><p class="ql-block">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p><p class="ql-block">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p><p class="ql-block">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p> 课堂剪映 <p class="ql-block">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单元导读进行阅读,给学生指明阅读学习的方向,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教学价值呢?在授新课之前,我首先引领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导读内容,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哪些。通过阅读,学生就会明白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达成“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引领之后,学生阅读学习的目的性更强,课堂学习效果也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狞笑、咆哮、蹿上来、搀扶、祭奠、呻吟”等字音;其次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同桌互、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读好课文;接着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初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对一些难理解、难写的字词,重点指导读写,扫除学习课文中的障碍,发挥语文学习的工具性。</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汇报交流,我只是在疑难困惑处适时点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先出示自学提示:画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词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读书,思考,勾画圈点,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问题时,我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谈自己的感受,如“像泼”“像倒”“咆哮”“受惊的野马”“跳舞”“狞笑”“放肆”等,使学生明确这些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让人们感受到洪水的无情与可怕(板书:洪水如魔)。我还适时追问:如果你置身于如此情境,会是什么感受?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增强了对文本的感受力。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因为有了切身的感受,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p> 课后点评 <p class="ql-block">教导覃处主任和老师们给我中肯的点评:</p> <p class="ql-block">优点: 这节课条理清晰,课前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写作要求,能抓住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三个突出的特点进行教学:  </p><p class="ql-block">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p><p class="ql-block">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p><p class="ql-block">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教师课堂上讲得太多,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教研之地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共同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 黄艳琼</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左良英</p><p class="ql-block">审核:六年级语文组</p>

学生

课文

教学

语文

单元

学习

教研

工具性

阅读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