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中华民族吉祥的瑞鸟,也是湘西地方一个小城的名字。 那里的山水清秀,人民亲和里带着股傲劲儿,与这典雅的称号极为妥帖。<br> 因为这小小的城里面出了个大大有名的沈从文,所以也连带着有了名气。外地人脑子里塞满了水手、翠翠、摆渡人以及山大王的故事,一路打听,上路寻找,似乎在那古老街巷、清清流水中找到了文章中勾画的一切,又似乎什么也没寻到。 沈从文记录故乡小城的文字句句都那么优美,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br> “地方城外山坡上产桐树杉树,矿坑中有朱砂水银,松林里生菌 子,山洞中多硝。城乡全不缺少勇敢忠诚适于理想的兵士,与温柔 耐劳适于家庭的妇人。在军校阶级厨房中,出异常可口的饭菜,在伐树砍柴人口中,出热情优美的歌声。”<br> 去风凰古城那已经是十年以前的事了,想为她写点东西是我计划已久的,时光任苒,尘缘未了,因为风凰古城给我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感觉太美了,最早的好感也是来源于我拍摄的有关风凰古城的照片。2011年我初学摄影不久,镜头也不多,对摄影的理解、掌握的技术也不是很好,特别是那个笨重的三角架,我背了一路也没派上用场,心中难免有几分闷闷不乐。直到拍摄到风凰古城的夜景我才觉得这份沉重得已释放。 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的旅游大巴赶到风凰古城已经是掌灯时分,经过长时间的山路颠簸,车上的人们已经颇感倦意。从怀化到吉首再赶到风凰古城一路上道路泥泞,狭窄,而且还经常遭遇堵车,情绪有些低落。十年前的道路状况跟现在的高速公路不能相比。我隐隐约约地想起好像有一部小说叫《湘西剿匪记》,可能就是写这里的事吧?什么老婆饼、土匪饼之类的称谓给这里的丛林深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br> 来湘西就不能不提风凰,来风凰更不能不提从古城走出的几位名人。这其中震耳欲聋的有:与鲁迅齐名的文坛大师沈从文;第一任民国总理、慈善大家熊希龄,“匪气”画家黄永玉;一代抗英名将郑国鸿等等,使我不禁对这座边陲古城肃然起敬。<br> 心中有念相拍摄风凰古城的兴趣自然大增,下午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这座不足1.8平方公里的小城里涌动,就像在沙仃鱼罐头盒里忍受着不透气的挤压,由于人多也没有拍出几张象样的照片。而华灯初上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吃过晚饭以后,风凰古城那种白天的喧嚣立刻平静下来,苗家的吊角楼,古城博物馆,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全城。 这次夜间拍摄我是一个人行动的。因为我知道摄影人最舒服的创作就是随心所欲地拍摄,白天跟着同行人员心里总是会有所顾忌的。我看看天色,虽说浠浠沥沥下起了小雨,但今夜的风凰古城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富有文化底蕴,那样富有诗意。我一个人扛着三角架愉快地走在石板路上,好像在穿越一个时光隧道。每走一步都饱含着厚重的人文气息。抬眼望去,苗家土家吊角楼鳞次栉比,众多的灯光彩带把这些古老的青砖绿瓦升华成桔黄色,石板路上红灯笼还有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交织成一种特有的“风凰夜色”。 我漫步走在沱江桥头,深深地被风凰古城的美景所折服。桥下的石板路上人来人往,浠浠沥沥的小雨夹杂着龙须糖、姜糖沿街店铺的叫卖声,好像复原了黑芝麻糊广告的拍摄场景。姜糖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最早发源于中国南方,是用生姜提炼姜汁和红糖混合制成。目前超市里出售的,大多为固体糖块,配以高级淀粉精制而成;在南方还有加上糯米,做成姜糖团的。由于姜有去湿祛寒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口干舌燥时人口中的苦涩味道,因此特别适合南方潮湿气候下,以及北方多雨季节时食用。那场景那画面,再加上那画外音:“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 石板路上人们打着各种各样的花伞,随心所欲的采购着各色各样的风凰特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藏不住的内心喜悦。“黄家石锅鱼”到处可见,沱江小虾,蕨菜炒腊肉,美味佳肴,垂涎欲滴,客人们正吃得冿冿有味。<br> 渭阳银庄,悦来客栈则是另一番景色。古朴典雅的苗家风格,门窗屋檐上的雕梁画栋,无不显示出卓越的民族智慧。沱江河边的石板路上,给你带来更多的想象力:那些打伞的游人三三两两,雨中的神态更象是一次次人生的修行。每个人都能在这蒙蒙细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谢风凰夜色,此景此情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夜光闪烁中我被一张黄永玉的摄影画像吸引了:大师手持一根雪茄,目光炯炯有神,逆光把滿头白发折射得熠熠生辉,手中的雪茄青丝环绕,艺术大师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人们总说;“一个人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看到此片我深有体会。 黄永玉以湘西人身上的“匪气”而自豪,那是霸气和义气的同义词。一个没念完中学,也没有经过系统美术训练的人,却凭着天生才情和后天努力,成为了出色的木刻家、国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这就是如今已80高龄,却依然如老顽童一 般,自称带着同样的“匪气”的黄永玉。在 “春潮”、“阿诗玛”轰动了整个画坛后,又在艺术与乡愁叠加起的慰藉中,用老人特有的睿智与幽默创作了不少像《那些忧郁的碎屑》、《比我老的老头》等等饱含深切情意的文字。 风凰古城夜景着实迷人,在摄影即将结束时,我看到了一对苗族老夫妻相依为伴的画面,老阿妈摆弄着自己手中的手机,(当时好像还没有智能手机,像是个翻盖的),最吸引人的是她那背娄中一束束色彩盈盈的小鲜花,阿爹穿着雨衣,好像跟老伴话诉说着家中的事情,画面非常感人,我随即按下了快门,一幅动人的画面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