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行时 教研意更浓——石南镇至德小学2021年秋季期中年级语文科组教研活动

🍒

<p class="ql-block"><b>  秋意正浓,秋风渐冷。在这充盈着收获的季节里,石南镇至德小学中语组本着教研无止境、共研共成长的理念,同时也为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落实,给学生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学习课堂,中语组的老师们带来了展示各自风采的课堂,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果实”!</b></p> <p class="ql-block"><b>  四年级的梁敏老师拉开了螺旋课堂的序幕,她带来了一节科学性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梁老师层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类填写问题列好清单。梁老师思路清晰,引导到位,加上娴熟流畅的语言,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技力量的强大。课后,语文老师就这节课进行了研讨,并提出关键性问题:如何让学生能真正落实好筛选问题呢?</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次上课的梁老师汲取意见,精心修改,呈现出一节更加高效的课堂。课堂上的梁老师落落大方,用娓娓动听的语言引出“呼风唤雨”,让学生理解题目,走进文章本身。教学中始终没有离开主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充分体现了课文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也新加一个环节: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并把纸张贴到黑板上,一目了然,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筛选环节中,既让学生学到了方法,同时也解决了上一节课研讨后留下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最后一次的课,梁老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梁老师的准备更加充分,目标定位更加准确,把握有分寸,一堂扎实、严谨的课呈现在我们面前。</b></p> <p class="ql-block"><b>  三年级螺旋课由黄雨桃主任打头阵,是一篇经典散文《富饶的西沙群岛》。黄主任语言精炼,过渡环节自然,课件图片制作精美。在教学伊始,黄主任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标准、读通顺课文;紧接着黄主任运用多种学习生字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比如哪一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的,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学生十分乐意的畅所欲言,并注意矫正反馈,让学生把学习权掌握在自己手中。</b></p> <p class="ql-block"><b>  第二旋由覃炫老师进行展示。课的一开始,覃老师让学生在美丽的视频中,进入海底,跟文本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走进课文,自由感悟。覃老师语言流畅,环节紧凑,精神饱满,整节课下来的学生在老师引领下都能积极投入学习中!</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一旋由杨海燕老师执教。杨老师语言抑扬顿挫,板书美观,基本功扎实,上的课十分自然,特别是导入时的语言优美,再配合以阳光的微笑,极具亲和力。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杨老师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知道南海、西沙群岛的位置,且只有中国公民才能进入的地方。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呼中,看得出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b></p> <p class="ql-block"><b>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中语组的老师们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产生了激烈的教学火花。每一次的课堂结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评议课,大到教学环节,小到每一个待改进的细节,每位老师都做了很好的总结与建议。三年级的螺旋课也让我们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中语组定能凝心聚力,携手同行!</b></p> <p class="ql-block"><b>  教学相长,研修不息!老师们在一次次教学研讨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有效指导,对教师教学行为作出持续改进。在课堂中,老师主动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落实“双减”,创造精彩的高效课堂。</b><b style="font-size: 18px;">本次教研活动为中语组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平台,也为今后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b><b>在这一次次的课堂实践里,才能够真正实现既减负又增效!</b></p> <p class="ql-block"><b>编辑:覃炫</b></p><p class="ql-block"><b>图片:中语组成员</b></p><p class="ql-block"><b>校对:杨海燕</b></p><p class="ql-block"><b>初审:黄雨桃</b></p><p class="ql-block"><b>终审:徐锦军</b></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教研

问题

学习

西沙群岛

语言

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