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浙江(3):观南浔家风传承馆

杰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nbsp;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期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儿时依母南浔住,到老乡音脱口流,处世虽惭违宅相,此身仍半属湖州。”这是著名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大家王世襄90岁时书赠南浔金氏故居纪念馆的诗篇。金氏家族的富而好礼、诗礼传家对王世襄一生的成就有重大影响,而这只是南浔百年家风故事的一个缩影。如今,金氏承德堂修复改造后,已成为集南浔家风文化大成的家风传承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浔家风传承馆位于南浔古镇景区东大街38号金氏故居,为南浔近代丝商“八牛”之一金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布展面积1446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进入传承馆,正厅“承德堂”高9.6米,是南浔及湖州地区古民居中最高的厅堂建筑,两侧有金绍城书写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正厅楹联,能看到金家在家风倡导中的优良态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左转走进序厅,墙壁上的文字使参观者得以了解自南宋建镇以来,南浔人将耕读传家、唯善为宝、开明开放、崇德尚义等家风品质在这方水晶晶的土地上传承至今。</span></p> 前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是最小国,国是万千家。人皆有家,家必有训。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历览先贤,皆谨遵修身、齐家、治国之训。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太湖之滨,水乡南浔,书香绵延,人杰地灵。世代相承的家风家训文化奠定了家国情怀的南浔风骨,孕育了“崇文重教”的精神诉勉、“信义向善”的道德规范、“开放包容”的思维认知、“敢闯进取”的行为追求。诗画古镇,江南封面,斯文南浔,缘来有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 走进本馆,体察南浔家风家训。或载于族谱,或传于言行;或铭刻匾联,或泼墨字画。昭显于厅室,垂范于乡邻。静默中浸润心灵,流转间启迪言行。古今一契,皆因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愿四方嘉客,游历之间,亦能有感于斯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序厅对面是“小金山”群雕,选取了金家四代六位代表人物,金家子孙在书画、竹刻、教育、实业等领域成果卓著,为社会及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金宅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前宅后园结构,前部宅院分布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共四进,二进是“走近金家”单元,王世襄是金桐孙女、画家金章之子,幼年他随母亲在外婆家居住。其外祖家的“富而好礼、诗礼传家”的家风,对他一生成就影响颇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从金家的事迹可以了解到,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在专业有建树,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都与家风的教育和影响息息相关。</span></p> 家风家训的起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价值观、伦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优良的家风、家训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达到“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因此,家训的关键往往是在家庭中强调尊老抚幼,成员间互为体谅,坦诚以处,包容信任,而禁忌猜疑、抱怨甚至指责。就绝大部分的家庭而言,各自的家训侧重点是培育下一代,对下一代提出严格要求,希望下一代能尊奉之,践行之,并传承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中国的家训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萌芽于五帝时代,明清达到鼎盛。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代都有一些著名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家族中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家法家规、家训家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家风的起源与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除旧布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穿过退堂西侧的天井来到“古训传家”单元,通过这里的查询装置查阅电子家谱中的详细内容,点击下方的触摸屏,大家可以点选对应的家族家谱,选中的家谱会在正中央的实物家谱柜中点亮,家谱中的详细内容也可以在上方同步显示。南浔人格外重视家风传立与家族传承。作为明清时期的江南重镇,除“四象八牛”的大家族之外,许多家族均保留有修缮家谱的习惯,大量的家谱、族谱被保存至今。</span></p> 家规  家训  家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规]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对现代人来说,家规仍有很高的价值,它是扭转社会风气的关键,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家训]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系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从那时起,家族成为构成社会的细胞,家训不仅是一些具体的条文规定,更成为家族的精神“图腾”,是族人为人行事的指导准则。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中最有价值的文本系统,其中体现出来的规矩意识、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处事法则,已经深深植入中华文化的深处,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风]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文化的特征、灵魂的延续,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二者密不可分,家庭的风气好了,社会的风气自然也就好了。好家风会铸就好家庭,好家庭会铸就一个和谐的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向东来到中轴线,是“家风兴家”单元。这里特别设置了一个家风讲堂互动区域,大家可以在这里两两做题PK,学习南浔优秀的家风门楼文化。</span></p> 家风传承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南浔建镇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取南林、浔溪两村名之首字,改称“南浔”,至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南浔历来崇文重教,共走出41位进士,宋、元、明、清南浔籍京官达56人,南宋至民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达80多人。自明清以来,南浔富商中的有识之士将部分财力、精力用于文化教育事业,捐资办学,出现了以商养文、以商助教的现象,形成了经济、文化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追溯历史,从明中叶起,南浔就确立了商镇的地位。清同治、光绪年间,南浔更因出现“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这一富豪阶层,从而确立了财富之镇的地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南浔商人有着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感和浓郁淳厚的乡土情结,他们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或捐款赈灾、或兴文办学,更有大家族办义庄济世、和睦族人的善举,成为了南浔人商业道德的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清末民初,南浔各大家族把握机遇,学习“洋泾浜”英语开始直接与洋人做丝绸生意之外,像张家祖上还兼营盐业、庞家办现代医院等事迹更是不胜枚举。上海开埠之前,辑里湖丝已经从广州等地远销海外,享有盛誉,南浔也成为了辑里丝的集散中心。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辑里丝走出国门,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开放的南浔吸引了英美等国的商人来此考察交流,中西文化交流源源不断,传统社会与现在资本主义在这里不断碰撞,放射出令人目不暇接的耀眼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南浔自古以来就是道德礼仪之邦,特别是近代浔商“以义取利”的良好商德,更使“崇德尚义”之民风薪火相传。即使远在异国他乡,也心系故乡。如香港实业家、双林人沈炳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热心社会公益事业。1995年10月,沈炳麟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半月谈》杂志社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 “扶贫状元”。另一祖籍双林的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始终关注家乡发展,创立蔡崇信助学金项目,嘉惠南浔学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瑞典王子罗伯特·章寻根荻港的故事已在当地传为美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继续向前,“家风兴家”这一展区重点展示近代南浔大家族的家风故事,以及这些大家族的后代是如何继承并发扬家风、家训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现在看到的这口古井是南浔现存不多的几口古井之一,现在井内依然有水。提到井水,总让人想到饮水思源。布展时在古井旁增添了人物雕塑,结合金桐致富后知恩图报,先修缮亲族宅邸的事迹进行宣教,既体现文物本体价值,又突出了其相关历史、人文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建筑体中落二进最核心区域,则集中展示了南浔“最美家风+”建设活动内容,主要涵盖“五风五德五好五文明”及示范点位相关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主展示区周边的互动展区,如“诗书带回家”“特色家风”文创商品店,通过多元化的展陈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南浔家风建设的历史与成效,达到于静默中浸润心灵,流转间启迪言行的作用。</span></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礼记.大学》云:“一家仁;一家让”。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内核,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时光荏苒,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醇厚亮丽依然。缘因万千家庭,才有星汉灿烂。家国相连,家风家训也关系着为政德操、国家兴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观南浔历代先贤、近代名流、寻常百姓......因耕读传家的乡风传承,延续了“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文脉;因崇德尚义的良好商德,成就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财富;因唯善为宝的文明道德之风盛行,打造了一片水晶晶的江南。而今,通过践行“最美家风+”建设活动再次铸就了南浔新时代的家风文化。以此立足现代文明,守护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更是体现“文化自信”的坚固基石。&nbsp;&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南浔人,睿于思,敏于言,践于行,致力于优秀家风的传承与发扬,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与培育。家风家训文化,深深融于养育他们的这一方水土,成为值得万千家庭推广和共享的文化资源。每个家庭都应传承民族文化精髓,改善和丰富自家的家风家训,唯此,才能使家族兴旺昌盛,国家文明富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最后,看到的是“心地芝兰”砖雕门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17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金氏族人重聚承德堂,在中轴线二进留下了一张“世纪合影”;同一主题同一景别的照片,上一次拍摄还是1906年。2008年,王世襄在致湖州友人的信中,把“此身仍半属湖州”一句改为了“此身终半属湖州”。他说:“一字之改,意义可大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注:南浔四象八牛,即“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为代表的南浔富商,清光绪年间,出现在湖州南浔民间及江浙一带。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或自为丝通事,或有近亲为丝通事者。财产达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之曰‘象’。五百万两以上不过千万者,称之曰‘牛’,其在一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达五百万者则譬之曰‘狗’。南浔“四象八牛”之说,属于民间说法,根本无正规的统计和详细记载,七十二金狗仅仅是泛制指。“四象八牛”之说,反映南浔自南宋淳年(1252)建镇,浔溪、南林、设镇官、南浔,耕桑以富,行商坐贾荟萃,为江南雄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