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集字

禾中子(不私聊)

<h3>为什么要用集古字的方法练习书法创作呢?首先,临摹字帖就是学习笔法、字法、章法,然后进行创作。其次,通过集字创作可以检验我们对笔法、字法、章法的理解以及记忆。通过集字创作来更加深刻地了解临摹的重要性,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保持敏感的重要性。集古字练习可以使人很快进入书法创作的状态,并且可以增加书法创作的情趣。——杨华《从集古到创作——以欧体楷书集字创作为例》</h3></br><h3><strong>|楹联集古示范|</strong></h3></br><h3>楹联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形式、内涵和韵律众美于一身。</h3></br><h3><strong>功深品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strong></h3></br><h3><strong>学盛谦光综一代典成一家言</strong></h3></br><h3>这是一件以龙门对的形式创作的十二言对联作品,选用淡粉色虎皮宣纸书写。因为联语字数较多,需要书写成两行或两行以上的形式,写成的作品章法像“門”字形,所以称之为“龙门对”。</h3></br><h3>上联从右向左写,下联从左向右写。上下款文之首字一般对齐书写。龙门对更多的是强调一种书写的格式,利用章法布局的独特而彰显风采。需要说明的是“一”字的两种写法:“一”是数词,“壹”是名词,两个字原则上不能通用,在这件作品中下联第一个“一 ”字选用“壹”,是为了不让作品章法从视觉上断裂开的无奈之举。</h3></br><h3><strong>山如碧玉水如带</strong></h3></br><h3><strong>案有清风笔有神</strong></h3></br><h3> <h3>楷书创作除了结构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线质”!顾名思义,这里说的“线质”就是“线条的质量”。书法家常说线条要写得厚重,但“厚重”并不是就指把线条写“粗”,线条写得细就“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h3></br><h3>线条的“厚”相对“薄”而言,简单说就是指在中锋运笔的前提下,将线条写出视觉上的立体效果。当然,楷书的书写过程要做到绝对中锋是不可能的,只是在中锋的前提下加一些侧锋和偏锋,这一点要辩证地运用。</h3></br><h3><strong>识大体明是非方为正路</strong></h3></br><h3><strong>有真情知好歹堪谓可人</strong></h3></br><h3> <h3>朵云轩制传统仿古双色套印十言瓦当,纸性略熟,颜色沉着,可以试着用含有一定水分的墨汁书写。此十言对联用上下联对等式书写,这种形式在当今书法的审美取向上容易显得比较平淡,创作时要用书写的韵律来调整作品的节奏。</h3></br><h3>要注意字形结构取高低错落之势,撇捺长横伸展自如,注意强调小笔画的节奏、形态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落款一行,分两部分书写,用的印章稍有些大,钤盖时距离落款稍远一点,效果会好很多。</h3></br><h3><strong>微风觉若山前起</strong></h3></br><h3><strong>大月知从海上来</strong></h3></br><h3> <h3>此七言对联采用常见的上下联对等式。用仿明清双色套印瓦当对联纸,书写时要注意这种纸上的图案印刷得完全一致,要审视字的大小、疏密、繁简,才不会被图案限制住。</h3></br><h3>注意把握笔画形态变化,以求自然和趣味。整幅作品用笔法度比较严谨,要有意识地强化笔画力度,使之结体均匀,立体感强。书写的同时要注意点笔的方向、角度的变化。下联前三字结体简单,于是将落款提高,用来补气。最后钤盖印章两枚,上面一方略靠近落款,下面一方稍低,从而调整视觉平衡。</h3></br><h3><strong>临风每有神来笔</strong></h3></br><h3><strong>观海能无惜水心</strong></h3></br><h3> <h3>此七言联采用上下联对等式。选择浅黄色描金云龙纹宣纸、手绘乌丝栏、日本玄宗朱液调墨书写。通观全篇,书法风格统一,色彩对比鲜明,视觉效果平和而庄重。</h3></br><h3>墨书双列长款位于上下联左右两侧,表述了作者个人的书写观点,是对正文联句内容上的补充与延展。落款最后一字位置比较低,选择一方古玺式姓名印钤于下方,既不显得突兀,又有色彩的对比。</h3></br><h3><strong>事忘名利心常泰</strong></h3></br><h3><strong>人得风流养精神</strong></h3></br><h3> <p class="ql-block">《北斋雨后 》是宋代文同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在作者的《丹渊集》中。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山园小梅》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这首诗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p> <p class="ql-block">《咏竹》作者佚名</p> <p class="ql-block">《种兰》宋代苏辙</p> <p class="ql-block">《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