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寒衣节里思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秦岭之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寒衣节。</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妻就对我说今天是十月初一寒衣节,别忘了下午回来早一点,晚上要给先人烧纸,我随口答应着哦哦。</p><p class="ql-block"> 妻的一句叮嘱,不禁使我我想起了母亲在世的时候,每年农历十月一日的寒衣节是他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思母之情一下子涌上了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信奉孝道,敬老爱幼是他做人的原则。寒衣节到来这一天,母亲提前几天就开始做准备。用他那灵巧的双手,把买回来的一些彩色纸张裁剪后,做成各式各样的衣服、裤子、鞋帽之类,分别写上名字,以便在寒衣节这一天连同纸钱一起烧给故去的先人们。</p><p class="ql-block"> 打我记事起,每年农历的十月一日,母亲先把节省下来的芝麻在铁锅里进行烘焙捣成粉末状,然后到门前屋后的园子里、田野间寻一些野菜回来,连同蒜苗之类剁碎,与芝麻合成馅儿准备包成疙瘩。在生活困难的那些年月里,用纯小麦面擀皮儿是件极为奢侈的事儿。母亲用三分之二的玉米面儿和面,或者在面粉中掺杂一些洋芋粉或者苕粉。傍晚时分,一锅热气腾腾的芝麻疙瘩汤,就呈现在全家人的面前。</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母亲就忙活起来。先把买回来的纸裁成小方块,让我哥用人民币一沓一沓印一下。然后分成数份,每份上都写上以故去先人的名字。夜幕降临,到处是烧纸的火堆。母亲也领着我们姊妹几个,端上一碗芝麻疙瘩,拿上印好的纸钱以及其他的祭祀用品,到自家长边用草木灰画数十个圆圈,母亲便小心翼翼的开始烧纸祭奠。同时,嘴里还在默默的念叨着让先人们保佑儿孙平安健康。烧完纸钱后,将芝麻疙瘩分散撒在地上,意思是不让先人们在地下挨饿、受冻……</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还不懂事儿,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把给故去的先人烧纸看的那么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慢慢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其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当中,孝敬先人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代代传承这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教育、引导后人们要学会孝道。</p><p class="ql-block"> 寒衣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p><p class="ql-block"> 母亲现在虽然长眠于地下,但他生前教育儿女们要养成不忘先贤、尊老爱幼高尚品格的谆谆教诲,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p><p class="ql-block"> 寒衣节里思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农历十月初一晚二十点零五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