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段锦的历史渊源及功法特点

医武易堂

<p>一八段锦的渊源: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现代的八段锦在内容与名称上均有所改变,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练习无需器械,不受场地局限,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效果适合于男女老少,可使瘦者健壮,肥者减肥。</p><p>目前大众对八段锦功法的基本共识:</p><p>(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p><p>(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p><p>(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p><p>(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p> <p>二八段锦的功效:</p><p>八段锦具有疏通气血、激发阳气的功效,具有改善肌肉关节活动、改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八段锦的动作大开大合,需要调动全身运动,长期坚持练习八段锦可以疏通气血经络,使身体通畅条达。阳气主动,练习八段锦可以调动全身阳气,使阳气升发,运行全身,温煦全身脏腑,抵御外邪侵入。 </p> <p>三八段锦的内容:</p><p>运气调息抱球式,顺势呼吸通气血;</p><p>两手托天理三焦,三焦嘻袪出烦恼;</p><p>左右开弓似射雕,春嘘明目木扶肝;</p><p>调理脾胃须单举,四季常呼脾化餐;</p><p>五劳七伤往后瞧,夏至呵心火自闲;</p><p>摇头摆尾去心火,夏至呵心火自闲;</p><p>攒拳怒目增气力,秋咝定知金润肺;</p><p>两手攀足固肾腰,肾吹惟自坎中安;</p><p>背后七颠百病消,夏至呵心火自闲!</p><p>共八段,内容丰富,动作多样,涉及脏腑较多,长期坚持练,机体肌肉运动能力提高,关节活动灵活性提高,且可以增强改善体质。 八段锦为康复调理类的动作,整套动作调理三焦、脾胃,能祛心火、固肾腰,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p> <p>三功法特点:</p><p>柔和缓慢,圆活连贯:</p><p>1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p><p>2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p><p>3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p><p>4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p><p>松紧结合,动静相兼</p><p>5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p><p>6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p><p>7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p><p>8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神与形合,气寓其中;</p><p>9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以及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p> <p>四学习传统体育目的:</p><p>健康中国健康企业,</p><p>强身修身德才兼备,</p><p>身心同修智存高远,</p><p>全民健康全民小康!</p><p>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精彩,全民健康我们一起同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倾尽所能弘扬传统养生文化,追求卓越造福世代有缘人!医武易子福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