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佛教胜境——玉龙寺

云际方舟\徐文亮

玉龙寺位于七里街西北,坐落在南炭村后山,坐西北、朝东南、倚山濒水,环境幽美,交通方便。 据民国《建瓯县志》载;玄妙观,城西移忠坊,溪倚山,前有玉清洞,梁时 (502-556) 建。玄妙观毁于1949年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故址上重建玉龙寺。 蝙蝠山是玉龙寺的主“龙脉”,东有令旗山,西有鱼鼓山,“令旗迎风飘,鱼鼓伴经声”,惟妙惟悄。前方一泓碧水环绕而过。<br><br> 又《八闽通志》载:“玄妙观,在府城西玉清洞之右。宋文中符祥(1008-1016)改名‘天庆’,元元贞元年(1295)改名‘玄妙',国朝洪武四年(1371)重建”。玉龙寺,俗名岩仔庙,古名玄妙观。在城西七里街六里外的旧南炭(又名南涧)村后门燕仔山,坐西北朝东,殿建燕屏岩之下,背靠翠岗,面朝田洋,远眺登墩龟山。 相传,玄妙观即今玉龙寺,濒溪,即池畲溪绕登墩村龟山之西而入建溪,移忠坊即今进忠古名,未审确否。直到辛亥革命时,玄妙观仍然香火旺盛。后来逐步变成供奉五谷仙为主,因庙后有燕屏岩,故俗名岩仔庙。由于百年前四周古木荫盖,未进庙门,不见其殿。<div><br></div> 民国《建瓯县志》有“玄妙观,城西移忠坊,濒溪倚山,前有玉清洞,梁时建(502-556)”(民国《建瓯县志•名胜》)。玉清洞即今大雄宝殿前岩洞,洞口遗有未署年代的“玉龙洞”三字,传说该洞可通白水源村。 1947年前后,南古瓯游击队郑荣棠部曾在此活动,据传庙主僧德河遂被国民党政府枪杀。解放前夕,岩仔庙又有土匪盘踞,并被其烧毁,解放后当地群众又在旧基上筑墙、搭架简陋瓦屋建成小庙供奉观音菩萨、五谷仙、萧公太保、陈林李三位大奶等,香灯仍未中断。一九五0年南炭(南涧)村划为军事仓库,村民全部迁移登墩、柳坑等地。 一九九二年十月重建大雄宝殿,正堂座上三宝如来,座前一尊观音菩萨,两旁十八罗汉。左偏殿为五谷真仙,右侧为三圣殿,后方香积厨及寮舍;大护坡下,玉清洞两旁,建两排香客宿舍。 大雄宝殿左旁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旁十八罗汉。 一九九五年建成五谷仙殿。 地藏殿。 二000年建成唸佛堂。 一九九四年建成斋堂(大膳厅)。 一九九八年建成左右宿舍。 金秋十月,寺内丹桂飘香。 茂盛的油椮树。 一九九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建瓯宗教局瓯宗批准保留。遂成建瓯城新区风景名胜之一。<div><br><br></div> 以建瓯火车站站前广场为中心的七里街新区,融交通、工业、文教、仓储、居住为一体的美丽壮观的城郊新区,正在崛起。玉龙寺也将时代的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