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深处》纪念赴疆五十周年

梅子

<p class="ql-block">   位于新腾飞花语餐厅旁的京杭大运河“三江口”碑附近的雕塑“码头工人”</p> <p class="ql-block">2021.11.04</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自上海、杭州的部分作者、主编人员及知青好友,欢聚在“新腾飞”花语餐厅,共同分享之江(浙江)知青网公众号丛书《丛林深处》新书发行。</p><p class="ql-block">摄影:赵毅强</p> <p class="ql-block">作者及知青好友签字留念</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为纪念赴疆五十周年,由12名大兴安岭沪杭知青执笔而成,虽然他们不是专业作家,但他们的文字贴近生活,有“嚼劲”有“回味”,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地写出了自己近十年的知青生活,读来感人肺腑,他们弘扬知青文化,传承知青精神。为知青后代、为历史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特殊群体!</p><p class="ql-block"> 1970年,刚满16.17.18岁的我们,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了中国最冷的高寒禁区大兴安岭,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涯……</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的坎坷,尤其是上山下乡的那十年,如今命运也因那十年而改变。</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走过的那十年,是迷茫的、是漂泊的、是苦涩的;但因为我们是坚韧不拔的一代,所以那十年,又是激情的、坚强的!</p><p class="ql-block"> “知青”两个字的分量太重。虽然经过这些艰苦的、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但我们都挺了过来,离去的,就业他乡的,留在原地的,回城的,谁都不再愿意提起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遭遇。但深信艰苦的年代,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那痛苦的回忆,还有那永不屈服的坚强脊梁与顽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悠悠五十年年,弹指一挥间。知青的经历让我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在许多知青的身上留下了深厚的知青情结。当年的风和雨、泪和血,都变成如烟往事随风而去,但永远留在了我们心底。</p><p class="ql-block"> 大兴安岭留下的不只是悲伤,还有我们最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淬火和锤炼!那就是凤凰涅槃!</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新腾飞花语餐厅就餐</p> <p class="ql-block">与会者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摄影:牛行万里</p> <p class="ql-block">摄影:牛行万里</p> <p class="ql-block">《丛林深处》已被杭州图书馆收藏,供读者阅读与收藏。</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出版后有二个遗憾:</p><p class="ql-block">一、忘记做“知青祭台”,悼念那些英勇救人,因公殉职的知青,还有那些因病或因故把命丢在那里知青;</p><p class="ql-block">二、应该让作者张建华为《丛林深处》题写书名。</p><p class="ql-block">年纪大了,怀念的事情越来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