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师总会有一届不如一届的慨叹,原因可能是这样!

寒梅独舞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师情话逸,一点感悟,愿您海涵!</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有20年教龄的农村中学教师。首先声明,绝对没有歧视农村学生的意思,毕竟,我们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八亿多,我可不敢冒犯八亿农民朋友。况且,本身我自己也是农村人,还是最没出息的一个,我毕业就回到家乡母校、是土生土长的正经农村教师一枚。</p><p class="ql-block"> 今天只是有感而发。面对农村中学学生现状引发的一点思考,或许偏颇,但并无任何恶意。只是自己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工作二十年来,有时感觉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也曾越来越困惑焦急。班级里一大半的学生,就如同一部老年的2G手机,无法接收到老师的4G信号。课堂上看着一群茫然呆滞不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即使是学习的学生,也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常会慨叹,真是一届不如一届。老师总是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都学习好,这样,在算平均分的时候对老师的评价就高。因为,一直到现在,分数,一直是评价学生,评价老师的主要标准。</p><p class="ql-block">现在倡导双减教学分层作业,就是给不同层次的孩子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那么,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教师的评价的标准,还应不应该以成绩为主要标准?这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到的根本。如果,评价学生的标准,评价老师的标准不改变,双减只会流于形式,甚至会有很多副作用。</p><p class="ql-block"> 看了魏书生校长的一些教育视频,我信了那句不知是哪位专家说的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学生的素质本来就是不均衡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养成的因素。如果,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期待,是不是就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师干嘛非得用学习成绩来衡量所有学生的好坏,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而又用学生成绩来衡量老师,也是不科学的。而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对比,更是不科学的。</p><p class="ql-block">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现实挑战依然很大。比如,城里,家长的素质,孩子的基因,家庭生活条件,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等,都比农村教育好得多。</p><p class="ql-block">而农村中小学学生在学习这一块,注定会一届不如一届。学习素养会越来越低,这是大趋势,我并不是说农村孩子在别的方面不行,也没有一棒子打死所有农村孩子。因为,每届农村孩子考名校的大有人在,但如果按比例来看,如果中考没有定向政策,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有没有竞争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吧。如果按成绩录取,农村老师累吐血,也竞争不过城里老师。这是不是事实。所以学习这一块必须得承认,教师素养不一定农村教师低,而学生素养一定是不如城里学生。当然,素质偏低的原因,主要还是由农村人口构成决定的。试想,同一时代的人,学习好的,会通过中高考走出家乡,最低也会选择县城工作安家。而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中高考没有考上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就是因为没有学好。有人说,谁谁谁聪明,只是没好好学,这样我更想说,聪明,还没有考出去,那他就一定是自身存在很多劣根性的问题。比如贪玩,比如懒惰,比如特性……所以,如果说教育是一个摇篮,而中高考就是一个筛子。每年都会筛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或是聪明,或是肯学,才可以从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而筛子筛下来的同学,如果再不去外面打工,而留在家乡,生儿育女。然后,他们的子女,会进入下一茬的筛选。所以,最后在农村留下的,就是一次次筛选留下的一部分。他们在学校接受老师同等的教育,却依然层次分明,那么,这个差距一定是来自家庭。</p><p class="ql-block">所以,扎根农村的教师,要有面对农村学生现状的认知,接受,释然,但不能放弃努力,以为,努力,总会有意外的惊喜!让能走出去的学生,能够飞的更高,飞的更远。而让无法走出去的学生,可以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有一份事做。谁又能否认,这不是成功的人生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