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启迪智慧 以课堂引领成长 ——武宁六小“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研讨活动

扬帆起航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div><br><div>武宁县教研室小语教研员徐红英副主任说:“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习得能力,学得方法,学到真正适合生活实际的阅读能力,是对单篇阅读的有效补充。”</div><div><br>9月的最后一天,武宁县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在武宁六小举行。活动结束后,武宁六小精心设计了“每月读一本书”的阅读活动。<br></div></div> 结合“快乐读书吧”的书籍推荐,又通过<b>“学习理论--集体教研--制定计划--安排课时--课例打磨--成果展示</b>”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将整本书阅读的三种课型纳入到课程中,梳理出“教学有目标、课堂有模式、过程有呼应、读书有检测、交流多形式、教师有提升”的课程模式。各年级语文备课组在10月份经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纷纷呈现了不同的课型。<br><br>熊佳玉老师执教的是<b>一年级“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导读课</b>,本课紧扣“和大人一起读”这一学习任务,先引导学生了解《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指的是谁,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同时渗透“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读书方法,由此来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阅读指导。许小菁老师<b>执教了导读课</b>,重在激发阅读期待,提出要求,明确任务,指导方法。许老师从书的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入手,引领孩子了解书的基本结构以及基本内容;然后出示学习计划表,指导学生明确具体读书时间和任务;课上根据整本书中五个故事的特点,选用五种不同的任务方式即猜一猜、讲一讲、编一编、演一演、画一画指导学生阅读,并有所选择地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次接触的任务。 三年级刘玉玉老师执教了《格林童话》<b>整本书阅读的交流课</b>,这节课体现了“过程有呼应”,很好地落实了交流课的阅读任务,又根据每个故事展示的点不同,在每个环节设计了不同的思维训练和展示提升点。既通过穿插进行的分组竞赛“快问快答”实现了“读书有检测”。 四年级李志鹏老师执教的<b>《中国神话传说》阅读推进课</b>上,我们看到了学生通过梳理故事的情节链,对故事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从而达到了准确、完整地讲故事的目的。<div>借助情节链讲故事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后面的阅读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的展示课中的展示形式搭好了支架。</div> 五年级<b>胡向阳老师执教的《列那狐的故事》交流课</b>,在交流课上,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阅读收获,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分享:<div>1.讲一讲我最喜欢的故事。</div><div>2.说一说我最喜欢的人物。</div><div>3.谈一谈我读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div><div>当孩子们把书本语言再加工变为自己的话时,这就是能力的提升。</div> 六年级张甜老师执教的是<b>《童年》交流课</b>。<div>张甜老师围绕着名字里的情感、主角身边的人、和读懂“言外之意”这些点带领学生回顾这本书籍。</div><div>在后面的环节中,张甜老师自己退到了教室一旁,把讲台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交流,甚至老师也不做更多的评价,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最后,老师把“孤儿”这个细节再扎实的引向更深处。这是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最大胆也是最宝贵的尝试。</div> 有温度的教研一定是有引领的教研!<div>通过这次课例观摩、研讨,呈现,相信老师们在如何落实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指导上一定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探索、研究和实践,期待武宁六小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够立足课堂阵地,扎实推进统编教材“读整本书”课程实施。<br>让我们做终身阅读者,做孩子阅读的点灯人,与孩子们一起“快乐读书吧”!</div>

整本书

阅读

老师

读书

学生

执教

交流

快乐

武宁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