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那点事之吃瓜子(于长松诗词原创)图片来源网上

安全人

<p>小时候那点事之吃瓜子</p><p>于长松</p><p>2021-11-3</p><p>辛丑九月二十九酉时</p><p> 小时候的记忆里,很多食物肉、冻梨、大柿子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瓜子也不例外。要是有农村亲戚朋友就不用等到过年就能吃到瓜子。野生的山核桃、面瓜子、花生都算得上奢侈品了。</p><p> 炒瓜子虽不是技术活,主要是掌握火候。首先拿簸箕把瓜子中的瘪子、落了的葵花和灰尘簸出去,有它们在,炒瓜子时容易糊。炒前还要用湿巾把瓜子上的灰反复揉搓,以免吃瓜子时,嘴和手都是黑地。</p><p> 炒瓜子火急了要用炉灰压压火,以免炒糊瓜子。</p><p> 嗑瓜子用手捏着瓜子蒂,把瓜子尖放在牙上轻轻一嗑,瓜子就开了,手一拧瓜子瓤就落在嘴中。东北人人人都有带着豁的瓜子牙,不信您照照镜子!</p><p> 南方人嗑瓜子比北方人讲究,瓜子嗑开后,把瓜子连皮带瓤拿出来,取出瓤后再放在嘴里。把瓜子皮放在纸上或垃圾袋中。</p><p> 小的时候,妈妈会嗑好多瓜子瓤,放在碗里,给我和弟弟,有时也用瓜子瓤做炒面,爸爸则用瓜子瓤挂浆,都是有孩子逼得!想尽一切招数让孩子不缺营养,增强食欲,能领着弟弟妹妹在家玩,不出去惹祸!</p><p> 卖瓜子嘞!</p><p>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一是为生活所迫,家庭困难有孩子、有老人、有病人,不得不出来卖点瓜子多点生活收入。二是一些人已经开始进行原始积累。</p><p> 卖瓜子多是在晚间职工下班的时间,在路灯的灯光下,在行人多的路口,在电影院门前,在医院门前,一个小面带子装着少半袋瓜子,一个玻璃杯买卖就开张了。当然少不了向过路行人低声的吆喝---卖瓜子嘞!</p><p> 卖瓜子多是一毛钱一杯,后来也有卖两毛钱一杯的。当时还有些奸商在杯底下垫纸壳的。</p><p> 买瓜子的行人多是买了瓜子直接倒进衣裤的口袋中,当时卖家是没有纸袋或方便袋。</p><p> 卖瓜子多是妇女同志,而且多是农村妇女,带着绿颜色的方围巾,穿着棉袄,两个手抄着袖,穿着自家衲鞋底的棉鞋。不停地在走,有时也跺跺脚,或是两脚交替与旁边电线杆、墙相磕,让脚活动活动,不至于冻脚。只有客人买瓜子成交时,才拿出手收钱,把瓜子倒进买家的口袋。</p><p> 后来也出现男同志卖瓜子的,穿着棉大衣或是棉袄,腰里系着麻绳,或是用铁丝围成齿状,两端一扣,就算挡风了。</p><p> 如今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在各地都能吃到上百种的干果,不仅有国产的还有国外的。干果行、干果店、干果超市随处可见。但瓜子仍是人们日常喜欢的干果。</p><p> 今年自己种了四垄瓜子,铁锅炒上一锅,坐在暖暖的炕上,品味瓜子的前世今生和瓜子的故事。</p> <p>我在艺术的澡盆里扎猛子——</p><p>于长松简介</p><p>2018-11-22</p><p>戊戌年十月十五辰时</p><p>吾乃于长松是也。字知寒,号翘春,又字鹤祥,号攀云。雅号识文小生、手艺人、补陋轩主。书斋:集墨轩、补陋轩。</p><p>余喜中华传统文化,诗词、书法、雕刻、明清家俱、摄影、收藏,只要和文化沾边的都爱鼓捣。从事过工人、翻译、记者、商人、公务员。</p><p>角色多变,痴心不改,文以载道,肩担忠孝。五十虚华,半阅世事,一眼冷观,一眼蒙纱,翻手攀云,志犹在巅。覆手淋雨,情随江逝。</p><p>业有小成,慰心慰祖。艺有小成,养性修身。境有小成,悟儒释道。</p><p>苦未尝尽,甘恐迟来。一息尚存,忆苦亦甜。有躯慰人,无躯恋文。</p><p>幸入古韵,平仄二邻。幸入诗协,挚友诸 君。二邻清雅,心静神憩。二邻慷慨,气昂魄轩。诸友形形,亦师亦亲,诸友色色,笑语欢天。生路艰辛,诗心为伴,书墨为弦,精雕细琢,榫正卯直,收喜藏吉,摄香影浑。</p><p>艺海深渊,澡盆水浅,撷取翻花,品露知咸,余生耐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