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汗水铸就的奖杯

江城水清

<p class="ql-block">2021年湖北省文化旅游艺术交流大赛,随洲首届(国粹金声)戏曲交流大赛,于10月21曰在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随洲烈山神农炎帝大殿前隆重举行,</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组织了洪山黄梅花开艺术团,武昌、枫叶、武钢、武铁等黄梅戏艺术团参加了比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洪山黄梅花开艺术团,在团长王和平的带领下,出演节目5个,获得了一金二银二铜的好成绩,金奖:《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银奖:《绣红旗》《三月里来是清明》,铜奖:《花园会》《黄梅戏名段联唱》</p> <p class="ql-block">金灿灿的奖杯来之不易,凝结着团长王和平,身段班班长余沅华,副班长王宏琼的智慧和汗水。接到任务到出演只十来天的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王和平顶天立地运筹帷幄,多次召开五人小组会议。统一了思想,制定了措施,提出了:选题材,定节目,定人员,明责任,抢时间,拼质量的十八字方针。</p><p class="ql-block"> 一是选题材,定节目。确定了《女驸马》《绣红旗》巜三月里来是清明》等节目,原班人马上演。</p><p class="ql-block"> 二是定人员,明责任。节目确定后,落实演员,任务到人,余沅华激流勇进,遇险不惊。由于演员们都是爷爷奶奶,肩负着带娃引孙的重任,而演出地又不在武汉,有的人不能参加,余班长微信电话逐一再三联系,虽然有的同学克服了困难,但是每个节目演员仍然不能全部到位,几位领导商量,大胆启用新生,仅《女驸马》就上了新生5人。</p><p class="ql-block"> 三是抢时间,拼质量。王和平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与身段班班长余沅华商量,把几个节目的排练,分别交给了余沅华、杨百玉、杨超英。三位大将你追我赶,一时间形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局面。为了找到练习场地,余沅华近水楼台,跟老年大学联系课余间隙的排练场地,班长王和平乘地铁坐公交到光谷等地寻找场地,杨百玉动员女儿将培训学校的排练场地无偿借出。王和平,余沅华,杨百玉,杨超英等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老年大学,幸福公园,盛华培训学校,辅导排练,手把手的纠正每一个动作,硬是把每个节目指导到位,交了一份较好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随洲首届(国粹金声)戏曲专场大赛的总指挥总策划,是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副会长,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叶萍老师。叶老师亲力亲为,不仅指挥安排整个演出的具体事宜,而且还挤出时间为演员化妆</p><p class="ql-block">包头,指导新学员穿戏服戴戏帽。学友们都以叶老师为榜样,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团长王和平白天带领大家练习,晚上还要做mp3、录U盘、录音乐。常常是凌晨二三点还在群里发第二天的消息。身段班班长余沅华,副班长长王宏琼身先士卒,默默无闻的做了大量的细微的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演出现场,学友们个个争当志愿者,李新燕脚伤未全愈,为送U盘来回快跑,致使脚伤复发也没怨言,江金华、陈美秀、王淑贤、李娟娟、毛玲平、何敏华,郑美玲、刘运香、郑于兰等主动看护行李,帮新学友穿戴演出服帽,摄影录视频,谢立权、張北生、鲍玉斌等男学友,主动帮助女学友推行李提东西。真正体现了洪山黃梅戏学友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团队精神。</p><p class="ql-block"> 武汉市黄梅戏戏迷协会会长刘友珍亲临指导,并担任评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编辑:曹水清</p><p class="ql-block"> 照片摄影:杨从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