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短袖的海南到风衣的洛阳之间只是睡一场午觉的距离。这是第四次来到洛阳,热门打卡的景点以前趁出差之际早已走遍,此次只想安静待在博物馆,到洛邑古城老街体会人间烟火的味道。史学大家司马光曾感叹说:“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几千年来,洛阳几度兴废,阅尽沧桑,那些遗迹、故城、文物却依然静静的守候着过往烟尘,等待着你我来造访。</p> <p class="ql-block"> 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洛阳位于洛水之北,又称洛邑、神都。这个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由着天下九州,居中为尊,这片身处中原腹心的河洛之地,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体会历史的厚重,更感兴趣探寻悠远深厚的华夏根脉,更想传承千年不坠的历史文明,所以当再次置身洛阳仿佛与历史是在时空对话,和前两次的到访比起来更加心安心静。我眼里的洛阳是这样的</p> 河洛两岸 <p class="ql-block"> 洛河两岸,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东都城,五座古城遗址一字排开,见证着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p> 伊河沿岸 <p class="ql-block"> 伊河沿岸,窟龛中凝固千年的佛陀微笑,塔庙上衣带飘动的动人飞天,崖壁前苍劲有力的法书精品,无不在静默之中,诉说着龙门石窟北魏以至隋唐的动人艺术。</p> 龙门山上 <p class="ql-block"> 龙门山上,城市文化新地标演绎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千年传奇。静候来年四月,共赏国色天香。</p> 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方寸间一览千年。作为“东方博物馆之都”,洛阳各类博物馆总数一百多家,形成了主题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展示体系。一座座博物馆,犹如一个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言人”,静下来细品是要稍费些时日的。因本次源自额济纳旗的疫情蔓延,管控严格,还是早日归家为安,我仅仅去了三个博物馆,留待以后再续。</p> 洛阳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洛阳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洛博的一天,沉浸在其中难以走出,特别幸运进馆就偶遇一位知识渊博,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的志愿者讲解员,跟随她互动一路漫步在十三朝时空里,把本应一个半小时的讲解拉成了接近四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一件件镇馆之宝,一位位历史人物,一尊尊出土文物,一匹匹唐三彩,一座座石刻,强大的发掘遗址、出土文物验证了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这是圣贤云集,人文荟萃的城市,这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河图洛书</p> <p class="ql-block"> 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人文之祖”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次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写《汉书》;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不到洛阳不知道,一看深深理解了为什么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和源头,是构成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p> 二里头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偃师市,经过60年来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现已探明拥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和宫室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作坊等多项“中国之最”。因其宣传力度不大,这个隐形的富豪级遗址所在地以及博物馆还不被世人所知。</p><p class="ql-block"> 二里头遗址被誉为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都邑聚落,也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被学术界认定为夏王朝中晚期都城遗址,是研究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和文明形态的重要对象。</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小姐姐带着我们从远古时代开始,一步步走进历史,走进文明,走进古人生活。二里头这片土地曾经是夏王朝所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紫禁城。这里出土了几件中华第一的文物,每一件都叹为观止,难以想象古人在纯手工打造的年代是如何做出这些陶器,玉器,微雕等等。</span>骨头雕刻的骨猴,“中华第一爵”乳钉纹铜爵,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中华第一龙”绿松石龙型器,网格纹铜鼎,七孔玉璋,件件都是国宝级,件件都是镇馆之宝。还有无数陶器验证了夏朝时已经熟练掌握了制陶的三种方法,泥条盘制法,轮制法和模制法。</p> <p class="ql-block"> 这件乳钉纹铜爵,号称“华夏第一爵”,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其中“范线”的出现,证明当时已采用了先进的复合范工艺,表明了二里头文化在青铜铸造技术上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开启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 仔细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件铜尊,窄长流、尖长尾,小蛮腰,瘦腹,三棱锥状足,腰腹正面夹在两道凸弦纹之间装饰着一排5颗乳钉,整件尊比例协调,和一般的陶爵比起来亭亭玉立、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真是件精致的贵族。别看现在仿佛锈迹斑斑,当年应该是金灿灿闪闪亮,越看越耐看。朋友看我出奇的喜欢,送了一件原貌仿制品,陪我回到家安静的倚在书柜里,我抬头就可以和它隔着玻璃对视,一眼几千年。</p> 陈树威古瓷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之前一直听朋友说有位老领导酷爱古瓷,1987年随部队到洛阳后,在一次偶然的机遇接触到了一批古瓷器便被折服,从喜欢到了解,从了解到收藏,从爱好发展成了专家,据说从未打眼过。怀着敬佩之情找到陈树威馆长,不巧的是古瓷博物馆搬新家正在布展,他说过一个月再来就都布置好了。其实楼上楼下已经初具雏形,运筹帷幄都在馆长心中。我们粗粗看了大概就已经很感叹了,坐下来后用百年的茶杯品着千年古树普洱,听馆长娓娓道来话古瓷。在他眼中,收藏文物是一种传承,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把它们妥善地传承下去,就能让子子孙孙聆听历史的声音。如今,很多古瓷爱好者甚至有人专门从日本飞过来参加他举办的免费古瓷鉴赏讲座。如果你在洛阳或者碰巧到洛阳,周末就到陈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学学古瓷知识掌掌眼吧。</p> <p class="ql-block"> 陈树威,现任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馆长,全国古瓷器研究知名专家、中国古瓷器鉴定研究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 一个家族如果没有传承,那就失去了家风;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传承,那就失去了根脉;一份文化如果没有传承,就会因中断而失了光彩。 ——陈树威</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启发未来的重要使命。现在“博物馆热”在各地持续升温,甚至“为一个馆赴一座城”,无论是历史类,艺术类,科学技术类还是综合类的博物馆都值得去学习去欣赏。我曾经走过不同城市各种有特色的博物馆,看过很多难得的展览,很想一一呈现出来共同欣赏,总是心快手慢,在此也算给自己立个小目标,再有好的博物馆和展览勤动笔。</p><p class="ql-block"> </p> 洛阳美食 <p class="ql-block"> 水席,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唯一以整套宴席入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我曾到过正宗的水席真不同店,汤汤水水眼花缭乱过了眼瘾,京城偶尔会吃到号称牡丹燕菜的赝品。穿越千年的水席,曾经遇见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也身处日新月异腾飞的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泰山归来不看岳,洛阳归来不喝汤”,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悠久的历史不仅展现在文物景点上,还体现在洛阳的汤食文化上。洛阳自古以水席闻名天下,当地百姓多爱喝汤,从早上的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 .胡辣汤 豆腐汤 ,到晚间的丸子汤、杂肝汤、不翻汤,洛阳人的生活每天都从一碗汤开始,又到一碗汤结束。我也入乡随了俗,早起胡辣汤夜宵不翻汤。感觉前两次到洛阳被高规格的接待隔离了,仿佛第一次认识不翻汤。对于我这样钟情美食的人来说,寻找不翻汤,就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满足感官,探寻历史,发现和品味美。夜逛洛邑老城小吃街,大红灯笼高高挂,红低金字的幌子映入眼帘,才走过一条街就不下十家不翻汤店面,标语几乎都是洛阳第一,店面的名字更是五花八门,谐音的高仿觉得洛阳店家真的很有趣。</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性格和城市特征。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融入人民生活,古都文化有传播力、辐射力和影响力。道路两侧隋唐风格的路灯,古朴典雅的公交亭,花瓣造型的路灯,连底座上都雕刻有牡丹,隔离护栏上点缀着朵朵金黄色牡丹花,整个城市都在处处细节中融入彰显着具有洛阳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展示着这座千年古都的人文情怀。很遗憾此时不是牡丹花期,也曾无数次错过春天的牡丹节,但心中怒放的牡丹留待以后再相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定鼎门夜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风一样飘过洛阳,千年古都自成诗,站在诗画中,感受着这座千年帝都特有的古韵和灵魂,回京后凝视窗外灯火阑珊的不夜城,久久难以下笔,生怕辜负这座城。直至今夜,我遥向一座中原腹地古城举杯,期待再相见。</p> 番外闲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壹</b></p> <p class="ql-block"> 昨日搜到一首歌《烟花易冷》,方文山作词,周杰伦作曲,缘于一个虚构的凄美爱情故事,背景是北魏时期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中描述的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废的洛阳城。找到不同版本,最喜欢的是下面这个,配着沙画讲诉的沧桑和无常,烟花易冷,人事易分,旧故里草木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贰</b></p> <p class="ql-block"> 作家马伯庸《风起洛阳》把盛唐时期洛阳的风土人情、城市的魅力、文化内涵呈现出来,据说同名电视剧今年已经开拍,由黄轩、王一博、宋茜领衔主演。牡丹花重紫薇宫,玄门风洞神都城,洛阳,风起。。。我是个喜欢看原著的人,想先睹为快,遗憾没有纸质书出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叁</b></p> <p class="ql-block"> 在喜马拉雅上找到《魅力洛阳城》,听完又深层次的面对洛阳看了个仔细,播音员徐徐道来详尽从千年帝京,华夏文明,文化圣城,山水名城,牡丹花城,民俗古城几个部分进行了阐述。如果说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那么我们就溯流而上,一起去探究帝京洛阳的风流华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肆</b></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火遍全网的河南电视台《中国传统节日》系列节目,是传统文化的盛宴,从春节唐宫夜宴开始,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到重阳奇妙游,刻到骨子里的传统文化信手拈来,实景场地视觉效果美轮美奂,精彩创意超越想象,带着我们一起回归传统文化,跨越千年。“系列游”中,隋唐洛阳城的出镜很多,曾经的神都依然焕发着它的魅力。</p>